政策法规
30年后逾半老人将“空巢”,“互联网+”养老即将实施
2021-01-12 16:44  浏览:775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快速增多,独居、孤寡的“空巢老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12月28日,广州一名外卖小哥按照预定地址将饭菜送到门口,然而,他发现屋里一名老人躺倒在了地上,120急救人员赶到后,确认老人已经死亡,而此时,外卖小哥不禁瞬间泪崩,自责来得太晚,“如果我早一点到,会不会不是这样?”

泪崩的外卖小哥,想必当时是心里是极度悲伤却又充满了无力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小哥坦言自己当时想到了自己去世多年的姥爷,并呼吁社会要多关注空巢老人,年轻人要多回家看看。

或许,上述事件只是一个偶发事件,但在该事件背后,“空巢老人”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再次重视。


到2050年,逾半老人将“空巢”

早在199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就达到7%,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推算,“十四五”期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总量突破3亿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预计到2050年,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占老年人口54%以上,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

这一项又一项的数据均预示着,我国人口结构越来越“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今后空巢或独居老人也会越来越多,老年人问题将更趋于严峻。

浙江的胡爷爷就是一名独居老人。他一生未曾娶妻生子,独自住在位于半山腰的老家,孤苦伶仃。每年春节,胡爷爷的侄子会提前上山,陪他过节。这一年一次的聚会,是爷爷家一年里唯一热闹的一天。

胡爷爷常常去邻居也是他的发小金爷爷家串门。有一回,金爷爷家的孙女正在给金爷爷掏耳朵,她看到胡爷爷来了,便说也帮胡爷爷掏。胡爷爷湿了眼眶。这辈子都还没有人帮他掏过耳朵。

金爷爷家的小孙女时常看到胡爷爷一个人在家吃饭,问爷爷:您家里人呢?爷爷说:就在这啊,不是有这么多嘛,11个人哟!爷爷边说,边伸出手。

十个手指,加上爷爷,可不正是“11个人”嘛!


无疑,胡爷爷是乐观、开朗的。可是,几十年的孤独,又岂是常人能够体会,简单的话语,又带着多少心酸与无奈。

所幸的是,在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暖暖夕阳微孝一餐”公益项目的帮助下,胡爷爷通过参与项目组织的聚餐以及社工机构的关爱服务,有了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的空间。

在上述项目的志愿者开展活动时,时常能碰到一名温婆婆。婆婆子女外出已经二十余年,她常年独自一人在家。每次志愿者路过,她都会在角落里看着志愿者。


渐渐地,志愿者和婆婆熟悉了起来。志愿者们会经常给婆婆送一些水果等物品,婆婆经常也会拉着志愿者们聊家常,还会把自己种的蔬菜送给志愿者。

大家都知道,温婆婆最需要都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心灵的关怀与陪伴,而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最大需求。

迫于无奈,他把父亲留在了老家

心灵的关怀与陪伴来自何处?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暗喻着孩子应是父母年老后的第一陪伴者。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人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居住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因此许多家庭的父母与子女分隔而居;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和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十分有限,迫使劳动力向大城市集中,若是没有能力在大城市站稳脚跟,将父母带到身边的话,就只能狠下心来让父母独守"空巢"。

来自贵州毕节偏远山区的许永正是因为后一种情形,多年来让父亲在家独守。


今年许永已经26岁,母亲结婚晚,在近40岁时才生下了他。不幸的是,因为高龄产妇的原因,且当时医疗水平不高,母亲生他时因为大出血去世。自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父亲在家一直以务农为生。许永也在19岁时开始来到广州打工。有一次,许永没跟父亲打招呼,便从广州回了老家,“回到家看到我爸的脚肿得不行,拄着拐杖才能走路。但是之前跟他打电话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原来,就在前不久,他爸爸在搬运农具时一时不小心,被机器砸到了脚,但是怕儿子担心,父亲在电话里从未提到此事。

那时的许永,真的很想把父亲接到广州一起生活,但他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许永住的地方,是公司提供的免费宿舍,如果接父亲过来的话,他们需要再租一个房子,一个月的支出或许需要增加几百上千元。“我们一直在存钱,想在县城买套房子,到时候让我爸去住,所以我爸一直不同意来广州住,说要省点钱,而且他在家里还可以种点农作物,也可以增加点收入。”许永说。

父亲一个人在家,许永始终牵挂着,”万一哪一天他不小心摔倒在家里,又没人知道,真是想都不敢想。”

每年,许永会在清明和春节两个节日回一趟家。但今年春节,因为疫情,多个地方已经倡议大家留在当地过年。他担心,如果疫情再严重一点,“倡议”会不会变成了“要求”。

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

身在广州,许永心里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但现在,令他稍微放心一点的是,自从今年年中开始,村里不仅登记了独居老人的名单,还每周定期派人上门了解情况。同时,每月几乎都会有从县里来的志愿者到村里看望独居老人。而他父亲,也在被探望的老人之列。今年以来,还有外地的医疗团队来为村里的老人做简单体检。

可以看到的是,如今从中央到地方,有顶层的设计,有民间的行动,针对“空巢老人”这一无可回避的社会之痛,均有了颇为积极的态度。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迎合养老形势的多元化态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型的养老方式也在不断涌现。不少地方已在探索智慧养老的试点工作,纷纷推进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用“互联网+”为养老服务添上翅膀。

比如国内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痛点,是护工长期匮乏。这也导致护工一般都是一对多连轴转,难以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做出应对。尤其失能老人这种对照护需求极大的群体。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启用了一个新装备。这是一台安置在老人床旁的平板电脑。老人通过iPad看视频、娱乐和点餐,只要把iPad翻转过来,又可以成为养护院和护士操作、监测老人身体的管理系统。


这套监测系统,可以通过相应的感官仪器把老人每天的健康数据电子化,用数据直观地看到老人身体各个器官、指标的变化,从而及时预警。现在,这套系统已经迭代到3.0版本,老人、护工护士、养老院管理人员、老人家属,都有自己的端口,能够有效记录老人的情况,与医生、家属共享。

除了时效性和便利性,这套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突破:可以使用眼睛来发布指令。当肢体逐渐退化,眼睛往是人最后衰退的器官,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使用者依然可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套由腾讯技术团队设计的带有黑科技属性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缓解养老机构的人力危机。如果不考虑研发成本,一台iPad的价格相当于一名护工单月月薪,却能满足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看护需要。

如今,腾讯的技术团队依然在对深圳养护院进行更深入的改造。2019年,腾讯安全平台部即视团队联合腾讯云微瓴团队和腾讯基金会,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这里打造了一套具备跌倒检测、隐形护栏、火灾检测等多个AI功能的“腾讯即视智能养老监护系统”。


但个案之外,国内还有四万多家养老机构,等待被这些新技术惠及。

在互联网新时代,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全面探索“互联网+”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无疑,这是我们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布人:9f03****    IP:120.244.3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