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很多中年阶段工作、收入差不多的人,到了老年却生活迥异。这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所谓“老年的苦”,无非就是“疾病的苦”、“缺钱的苦”、“孤独的苦”三大类。这三大类苦确实与中年的生活历程息息相关。
“疾病的苦”,跟长期养成的不健康生活习惯有关系
我有个表弟,工作性质需要他天天应酬喝酒,几年下来诱发了“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到中年就天天药不离手。几次头晕目眩差点晕倒,“父母健在,儿子刚上大学”现状让表弟一下子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重视起来。好在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每天坚持30分钟的健步走锻炼,并且开始控制饮食,很快血液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自己的命自己要负责!”这是表弟的感悟。
年轻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身体,就不会在老年饱受“三高”的侵扰,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危险了。
网络图片
“缺钱的苦”,是老年人面临的第二个囧况
古人有话:“少年爱妻,中年爱子,老年爱钱”。老了以后,特别是退休之后,收入锐减,而用钱的地方激增——老父母的养老、供给孩子上学、孩子成家结婚、孙辈的红包、自己看病吃药等等,到处都需要钱。很多年轻人觉得老人俗气得很,对老年人“就知道钱”嗤之以鼻,却不知老人在缺钱的路上已经踯躅太久,实在是钱越来越不够用啊。
从年轻时、最晚在中年阶段,就开始有计划地给自己留下一笔养老的钱是非常必要的!从中青年开始应该先想好自己的退路——少给孩子报几个可有可无的“培训班”,少买几件奢饰品,定时定量存钱、理财,购买恰当的养老、医疗保险,30年下来,自己的老年生活应该有所保障。老年人不需要考虑买房了,吃饭也日益清淡,穿衣只求舒适,花销主要就是跑医院的消费。
网络图片
如果老人看病的钱伸手跟儿女要,而儿女自己的生活压力重,又会给子女增加不小的负担。即便是跟自己的孩子,“伸手要钱”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行为,会让自己的自尊心受损。当初培养孩子“自食其力”,做老人的也应该先“自食其力”才对,一定早点给自己存下点保命钱。
“孤独的苦”,是绝大多数老人都不得不承受之苦
孩子长大了,离开家独立生活,老人又开始了空巢。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谁都不可避免。不想孤独,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与同龄人一起参与社会活动,尽量别依赖孩子、成为孩子的负担。中年时逐渐对孩子放手、不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培养老人自己的独立性。一方面让孩子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另一方面也让自己适应“孩子离开原生家庭、建立起跟你平起平坐的小家庭”的生活模式。这比把孩子拴在身边、折断他飞翔的翅膀要好得多!
网络图片
祝愿每个中年人都早早做好养老的打算,避免老年遭受“计划不周”的无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