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老人化己创新高,约5亿多老人。老人从年轻奋斗,到老年阶段,不论是来自什么行业,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他们勤勤恳恳工作,含辛茹苦养育后代,他们劳苦功高。如今,他们老了,国家忘不了他们,人民也忘不了他们,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的建设功臣。如何善待他们并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舒适、开心、无忧无虑,同时减轻儿女的负担?
有机构对老人的养老模式推出许多创新的做法,譬如用集体会员"候鸟式"居住,旅居模式+管家模式,给了老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照顾,更低康的成本等等。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疾病防治,都是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研究,并制定方案实施,且不断总结、调整,利用科技手段,与时俱进地完善。加强政府和社会各方配合,达到老有所依,老无忧虑,让社会更和谐、阳光。
纵观“花样”新模式,笔者通过曾参与的体验,结合时代的创新要求,把我心中的一些想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俗话说“人老心不老”,人的经验沉淀、升级,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积攒,而来自各行各业的老人,他们阅历经验恰好是一种宝贵的软实力。如何用好这个软实力?如何让宝贵的软实力发挥优势,产生价值,仍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比如:从集体会员里挑选有各种专业经验的老人,组成顾问团,如企业管理顾问团、财务顾问团、发展顾问团等有偿地让企业所用,获得的利润作为团队生活等经费补贴,也能让老人们继续感觉仍然在发挥自我能力与作用中,产生自身存在感、价值感;组织有从事农业研究方面的老人,集体研发农、畜牧等科学项目或指导建立基地,如:指导种植、养殖等基地建设,对山区扶贫作贡献。老人需要山里的负离子氧气,需要山水的美,而山区需要有文化、有经验、有时间的人群指导。这就产生了一种互补模式,两全其美;有经商经验的老人,还可以自组公司,将山区资源透过自己团队人脉去营销,一是可以将山里农特运往城市,解决山区农特销售问题,二是可以再鼓老人钱包······
二、年纪大了,身体健康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话题。为了减少各种突发性情况,为了更及时的防治疾病,更与时俱进去让老人更健康,更好享受晚年,家属更放心,我认为,很有必要去用现代化设备、设施去武装他们。譬如:每人佩戴一手环或手表,可以GPS定位,可以随时测量血压、心率,且能视频、对讲等性能精密高端的硬件设施,能远程监控,应急按钮,去对应的由机构建电子文档及紧急预案措施。
每个养老基地应该有自助方便的血压、血糖、心率、体重等常规器械,以及记录并自动打印、电子识别并存档可网络上传总部的设备。根据年龄段、身体状况,分类别去安排运动量及餐饮级别。如:G级为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级。T级为糖尿病患者,饮食汤菜不放糖等等。
三、族居的管家模式应用细则:
1、每个老人会员,机构必须有识别编号,或二维码或射频系列号,为方便记录入档,核对分类并提示等作用。
2、开发专用软件,方便自动分类识别及存档。
3、总部建立服务器及热备服务器,做好建档、存档、并网络安全措施。
4、管家对基地或转移基地,应该有完善全面的相关信息传递或移交。
5、建立互通互联体系,确保对每个成员的及时了解,定期要求成员自助体检与其它体检,由基地上传总部服务器保存。
四、文化文艺组合
发挥并挖掘成员的特长,组织会员搞文艺活动,譬如书画比赛、摄影比赛等;搞互动交流,如:东北演出队与南方演出队互访,增强老人兴趣和活力;培养更多的合适老人兴趣运动:如太极拳、佳木斯舞之类的群体活动。
五、举办健康运动、健康饮食辅导课,智能手机应用辅助课等等相关活动。
让夕阳红更询丽,绽放更多更久的光和热,努力打造中国老人养居新模式,让创新养老引领中国,引领世界! ( 林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