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生孩子后,会对孩子有很多的期许。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健康胡活泼。希望孩子可以优秀稳重。希望孩子有出息,有的好的前程,也希望自己老了后自己的孩子可以给自己好的照顾,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有时候也会事与愿违。
老人年纪大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陪陪自己。和自己聊聊天,陪自己吃吃饭。和孩子说说笑笑,尽享天伦之乐。可是等到他们养老的时候,很多人却被送到了养老院或者孩子直接对他们置之不理。张大爷就遇到了这样的糟心事。
75岁老人被塞进养老院,含泪控诉: 老了才懂,生男生女真不一样
张大爷的儿子上学的时候学习比较好,长大后也很有出息。本来以为可以沾儿子的光了。但是他儿子从来不主动给张大爷打电话,一年也最多回来一次。当他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却只能找邻居帮忙,自己的儿子离得太远了,他从来没有因此出现过。
后来在他不能照顾自己后直接将他送到养老院。他表示非常的羡慕隔壁的李大爷,因为隔壁的李大爷生了一个女儿。李大爷生病住院的时候都是女儿来照顾,平时女儿也经常来探望李大爷。
养老院别的老人都有孩子经常来看望他们,只有张大爷孤零零一个人,没有孩子关心。张大爷经常经常眼含泪水,委屈地对身边的人吐槽,说生男生女真的不一样,要是他知道儿子这么不孝顺,当初说什么也要生一个女儿。
因为生理因素的不同,女性在照顾人方面确实比男性要稍微细心耐心一点。但张大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孝心是不分男女的。不止张大爷的儿子,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孝顺的。这都是父母教育不当的后果。
都有哪些原因导致孩子不孝顺呢?
一, 父母本身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很多父母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孩子犯了错就打,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也打,从来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这导致亲子关系并不融洽。等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也就没有太多的感情。养老的时候就不愿意多付出。
也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父亲就不孝顺,他们打骂虐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即使不说话,但是会把这一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以后他们老了,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
二 ,父母重男轻女
有些人思想陈旧,总觉得老了还是要指望儿子。生了一个女儿也不是很开心,还要继续追生二胎儿子。等儿子出生后就会对女儿各种嫌弃和不公平对待。
从小教育女儿家里的一切都是儿子的,自己不能争,不能抢。凡事都要女儿让着儿子。从小在这种不公平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和父母疏远。
三 ,父母刻意的强调忍让
很多父母生了二胎后不能一碗水端平,他们会要求大宝马上变得懂事儿,让他们凡事都要让弟弟妹妹。他们经常会说让着他点儿,他比你小这样的话,特别伤大宝的心。这会让大孩子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他们小时候可能没有能力反抗。但他们会记在心里,长大了也可能会报复父母。
父慈子孝,其乐融融。每一个孝顺的孩子都有好的父母。在孩子小不懂事的时候,父母给了孩子很好的教育,这才让孩子长大后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
那么父母想要孩子孝顺的话,应该怎么教育呢?
一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有些父母自对别人也不是很尊重,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孩子以后也不会尊重自己的父母。父母应该在细节上注意一下,平时父母给孩子东西的时候,要让孩子说声谢谢。孩子给父母东西的时候也对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父母的付出,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二, 和孩子友好和谐的相处
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争吵,那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差。当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父母要平心静气地跟孩子沟通,放下做家长的架子。
跟孩子做朋友,深度的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然后真诚地帮助他。这样孩子和父母会建立信任关系,孩子和父母的感情也会更深,以后孩子会更孝顺父母。
三 ,不要总是把孝顺挂在嘴边儿
有些父母会经常对孩子说自己特别的辛苦,让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的孝顺自己。他们会逼着孩子许诺,但是这会让孩子感到很烦。
其实孝顺是用行动表示的,而不是用嘴巴。父母的良好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孝顺孩子。
总结:
孩子不孝顺,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情上抓起。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孩子和平友好地相处。长大后孩子自然会孝顺孝敬自己的父母。
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孩子养育大也是非常辛苦的,孩子也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肯定他们的付出,体谅他们的辛苦。父母子女关系和谐了,家庭关系才会更和谐。大家才会感到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