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计算公式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一样吗?
2021-07-07 23:20  浏览:1611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计算公式确实有所不同。但主要形成的原因还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我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2005年国发38号文件规定的,全国统一。能够形成各地特色的,主要是退休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是由各省市自行确定的,各个地方差距比较大。但是大家最通用的还是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情况。


比如说,山东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3%。1.3%是过渡性系数,属于各地的特色,一般在1%~1.4%之间。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也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但是其养老待遇新办法还建立了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同于部分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机制。不属于养老保险待遇,领完之后就没有了。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方法,跟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完全一样。


过渡性养老金,类似于当地的企业职工参保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但是相关计算年限都是2014年9月以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试点地方的实际缴费年限也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系数依然是1%~1.4%之间。


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的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4%.




实际上,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的区别关键在于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以及视同缴费年限的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要比企业职工长得多,因此有很长的年限可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会相对划算,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是根据本人的职务级别、岗位薪级确定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都超过1,也是非常划算。


现在的企业职工范围,实际上跟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企业职工范围不一样。国家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以前,都是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的职工才能享受退休待遇。这时候养老待遇主要跟退休前基本工资的水平比例挂钩,那时候全国的基本工资还是统一的工资表,所以差别不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越来越发达,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了。1991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后,私营、外资企业的职工以及个体劳动者等群体都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很多职工都是1991年到1992年以后才陆续参保的。参保人员缴费年限短,而且缴费基数普遍偏低,再加上缺少企业年金补充,养老待遇低也是正常。




总体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年限和企业职工养老金计算确有差别。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大家的养老金待遇都是通过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而出,主要看大家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未来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加企业年金制度,最终大家的退休待遇也会渐渐一样计算公式。


过去不一样,未来会相同的。


发布人:4824****    IP:223.213.2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