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寿多则辱”,古人诚不欺我。
我最亲爱的姑奶奶,去了几年了,我姑姑一直都没走出来,她后来信佛了,可能只有信仰能够解脱她的痛苦。
姑奶奶有2儿1女,小女儿姑姑最争气,在大学里面当系主任,姑爷清华毕业下海转行,两个人整年都忙忙碌碌的。
为了让小女儿没有后顾之忧,打外孙优优出生,她就一直住在女儿家里,帮忙带孩子, 直到外孙12岁以后上学住校。
姑奶奶早年很苦的,姑爷爷早年病逝,都亏她一个人拉扯大3个娃娃。在她的鼎力协助下,两个老家发展的儿子也跟着姑爷一起创业,留在了大城市。
本来外孙长大了,姑奶奶身体差,腿脚不好,应该在家中享清福了,结果只有姑爷肯养她老,每次去看她,她都说好后悔啊!
儿媳妇怠慢,儿子家去不得
本来的嘛?妈妈老了,既然三兄妹都在大城市一起打拼,养老的事情就得三人均摊。但是儿媳妇可能嫌弃她偏心闺女不偏儿子,带娃上面没那么积极。
因此姑奶奶住不了几天都得回闺女家,姑奶奶一辈子是个要强的人,别人的一点点态度变化,她都敏感。
一位受苦受难一辈子的老人心思其实不难猜的,你对我真心好一分,我就回报你一分。你若不真心实意对我好,我半分你的好处都不愿意受着。
两个儿子家都短短住了一段时间,姑奶奶住不下去了,可她继续回女儿家住能行吗?虽然女儿家可以随便住,可她也不愿意长期呆着。
和女婿日子久了有摩擦,过不得
都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不假,可你试试几十年都在一起住,你还习惯吗?
姑姑和姑父两个人都是事业型人,常年不着家,很多家务事和带孩子的任务都留给了姑奶奶。
他们的关键矛盾点有3个方面:
第一:姑奶奶嫌弃女儿事事听女婿的。
新买的大房子都没写自己的名字。每次提起来,女儿就说:我们是两口子,写谁的名字不都一样吗?
姑奶奶只能背地里唉声叹气。她再怎么建议,女儿该怎么和女婿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第二:女婿嫌弃姑奶奶对外孙子太过于骄纵。
外孙子也爱吃甜食,整天吃得肥嘟嘟的。但是因为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很多上学的事务都交给了姑奶奶处理。
那些课外辅导班,她倒是可以陪孙子天天去,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辅导作业这类事情,她真的精力有限,而且外孙子一撒娇,说啥都白干。
在外孙子心目中,她本是个慈祥的奶奶,咋可能一上学就变脸了呢?
第三、每年女婿的老妈过年会来家里一趟, 两个母老虎王不对王,谁也看不对谁。
女婿的老妈乘别人不注意,故意找姑奶奶讲:这房子的一切,都是我儿子挣下来的基业。
姑奶奶眼皮都不抬一下:不管怎么样,我女婿说了,会给我养老送终!
虽然交锋似乎姑奶奶占了上风,可她住在女儿家里,一直都没有安全感,她想有自己的家,可怎么都回不去了。
老房子租出去,老家不能回了
姑奶奶想搬回老家住,老家房子常年出租,几个子女都不肯,一方面装修是个问题,另一方面,姑奶奶血压高,腰疼有老年病,不能爬楼,而且老家也没有子女在身旁,万一有个闪失,谁也不会知道。
这个回家自己住的愿望,就这么着搁浅了。
那一年春天,姑姑拉着一车水果,一家家的拜访,也拉来了姑奶奶,下车的短短聊了几句,因为工作太忙,又都走了。
没想到,就这么短短的一个春节过去了,姑奶奶从外地旅游回来半个月不到,半夜突发脑溢血,没抢救过来,人去了。
小结
很多老人,如果身体各方面条件还行,其实更愿意自己有个独立的空间。年龄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住在一起多有摩擦。
然而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称心如意的事情呢?吃不多也做不了饭,走不远路,凡是就像一个辅修的机器一样运转。原来父母就像座山一样被儿女仰仗。如今这座山快倒了,快被赶路的子女甩下了。
子女再怎么想使力气让父母开心,也难以弥补生命逝去的恐慌和空虚。
其实姑父对姑奶奶挺好的,那年还给姑奶奶买了美国西屋3D按摩椅,是S500家用电动老人全身自动多功能按摩椅,姑奶奶觉得在家里特别好用,还挺开心的。
姑奶奶每次遇到我总说女婿的坏话,但其实我看了看姑父人不错,发财了也不忘本。两个人都事业匹配,就可惜了我的姑奶奶和外孙优优。
事业成功有什么用?老人的健康耽误了,儿子的教育落下了,只能考虑出国深造。
很多人和事,过去了就回不来了。
古人说“寿多则辱”,如果年纪大了,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每天活着委屈求全,只能靠自己多宽心,这一条了。
您说活的越久的越是赢家,真的是这样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糖伴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