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很多人确实不会考虑养老问题,但是一过30岁很多人心里就打鼓了。三十而立,多数情况会事业稳定有成,也确实该为养老筹措一下了。
如果准备是60岁退休,31岁准备养老,仅仅还有29年的时间。可是养老的需要多少钱呢?如果每年拿出20%的收入用于养老储蓄,留80%自用。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也就只能够积累5.8年的收入。
假设我们的花费只有正常工作时收入的50%(工作时是80%),这样才能够供给11.6年的时间。
而人均预期寿命呢?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岁,其中女性为73.64岁,男性为79.43岁。不过,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有关于预期寿命是新生儿的预期寿命,已经31岁的成年人已经度过了不少风险,预期寿命会比新生儿更长一些。第二,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还会更长,199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68.55岁,2019年我国新生儿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3岁,十四五期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还要实现再增长一岁的目标。
所以说,仅仅凭借自己少少的积蓄,用于养老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下要么加强养老积蓄,要么大幅削减退休后的支出。
可是大家也该知道,个人储蓄始终有通货膨胀的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始终伴随着高风险,有可能大幅亏损。
因此,最好的选择还是参加国家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有关待遇不是个人缴纳的部分积累,而是通过法律实施的有关养老待遇的转移支付。
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支,留存部分结余积累。可以说就是用年轻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供养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另外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当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有政府财政予以补贴。所以,养老保险基金是有代际转移的功能。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的保障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购买力的稳定,对于我们这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尤其重要。1990年青岛市社平工资是200元,现在已经接近了6000元,这只是30年的变化而已。自己积蓄的人很明白,1990年攒下一点钱到现在真的已经不值钱了。或许本金加利息用来购买粮食等基础产品并没有显得贬值多少,但现在的生活岂能是仅购买粮食就能解决的?所以,参加社会保险非常有必要。
养老保险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如果按照60%基数缴费29年,按照2021年现在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差不多能领取每月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未来养老金待遇,还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社会平均工资在不断增长,实际上现在大家很明白,如果在以前参加社保真的非常划算。过去社平工资只有一两千元现在五六千元,缴的钱数可是相差好几倍的。因此,同样参保也是越早参保越好。
不仅仅省钱,未来还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毕竟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谁知道未来会不会延长到20年25年呢?按照国家规定,万一失去劳动能力,实际上就可以办理提前退休、退职或者病残津贴待遇,这也是一份防止意外的保障。
总体来说,社会保险自然是越早参保越好,又能够省钱,又更加稳定有保障,又有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