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分类
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分为两大类:一是城镇职工养老金(有正式工作单位,且单位按规给予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员);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系自由职业者以及农民,新农保就属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范畴)。
根据人社部网站2020年9月11日发布的《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为16032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14亿元,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162元/月,这个金额别说养活一家人,就是养活自己一个人都困难,所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先PASS掉,因为显然不是说的它。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同样在上述公报中数据体现:2019年我国共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包含机关企事业退休人员)12310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9228亿元,人均养老金待遇3330元/月,3330元这个数据其实也不算高,要说养活一家人其实也不大现实,不过任何事情最怕的就是被平均,现实生活中城镇职工养老金也是两极分化,企业单位的退休职工,养老金普遍均在1000-2000元之间;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则普遍在5000元以上/月。对于企业职工来说,这个养老金基本只能自给自足,谈不上养活一家;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五六千元的养老金养活一家人凑凑有余。
举个现实的例子: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十几年前我们当地学校教职工的养老金都是通过我们行发放(目前不知道还是不是,离开柜面太久了),我还记得十年前初入银行,在柜面实习的时候,看到他们养老金时的震撼,当时我一个月到手工资扣除五险一金就4500左右,但是这些教职工的养老金基本没有低于5000元的,不少还是七八千元的,退休金之高,让我一度有点后悔当年没有去考个师范院校,而这还是十年前的水平!
退休金能养一家人,工资难养一家人?
其实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这个主要说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对比普通企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在体制内工作的,退休后养老金拿个5000+以上不成问题,甚至是七八千,这个收入基本可以养活一家人了。但同时,我国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并不理想,如下图所示,2019年我国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年收入为53604元,折合月均仅为4467元,这个金额,确实养活一家人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合理不?
如果是2014年10月以后新工作的,我认为都是合理。因为从2014年10月1日起,按照国家发布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虽然是2015年1月发文,但实际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就已经事先执行了),国家就取消了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的这个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与企事业单位员工一样,变为自主缴费与单位缴费相结合,最终养老金多寡与退休前缴纳的金额及年限有关!
PS:视同缴费:是指劳动者没有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国家直接视同其已缴纳,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机关事业单位都是视同缴费的。其实这点上来说,对于普通企业单位员工是不公平的,因为企业职工退休前实际有缴纳养老金,但是退休后却比没有实际缴纳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来得低,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国家才会在2014年进行了改革!
总结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其实是三级分化,理论上而言,当退休金达到一定的金额时应该少调(比如1万元以上),而对于低的退休金应该多调才对,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公平,三者之间的差距才可以适当缩小,但目前我国的实际往往是越高的每年调整的越多,越低的调整得越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按照平均5%的调整水平来说,A原来退休金为7000元/月,调增5%即每月增加了350元;B原来退休金2000元,调增5%,即每月增加100元,虽然都是增长5%,但显然实际上原来养老金高的人调整增加的越多,正式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导致出现退休金能养一家人,工资难养一家人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