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央之墨186
导语
愚蠢的父母,总想介入子女的生活,看不惯还指手画脚讨人嫌,出钱出力最后不落好,矛盾频出千疮百孔。
聪明的父母,不抱着养儿防老的迂腐思想,保持独立,一段安全的距离,既不遭人烦,也让自己自由随意,老有所乐。
分享人:于秀莲 女 65岁
儿子成家半年后,老伴心梗去世。我一直守着老房子过日子。
儿媳妇生孙子的时候,作为婆婆,我理应为他们分担,帮着伺候儿媳坐月子,照看孙子。
儿子上夜班,因为黑白颠倒,休息不好,脸色蜡黄,我不想因为孙子的夜半啼哭影响到儿媳的休息,也不想因为孙子的白天的吵闹影响到儿子的睡眠,所以,我没日没夜的照顾他们一家三口,本来就很瘦弱的我一下子掉了十多斤体重,简直成了皮包骨。
当然,从我来后,家里所有的花销都来自我的退休金,儿子媳妇从来没给过我一次钱,提都没提过。就好像这是天经地义,应该应份的,在我看来,一家人分什么你我,我的也是他们的,也许他们也这么想的吧?
把孙子看到四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儿媳妇又生了二胎孙女,可能习惯了我白天黑夜带孩子,儿媳妇除了哺乳的时候抱一抱孩子,其他时间不是躺着睡大觉,就是玩手机,给孙子换尿不湿,洗澡,洗衣服,一切琐碎都是我来做,还要给她做一日五餐月子餐,还要做儿子的饭,同时更要兼顾大孙子的辅食,趁两个孩子熟睡的机会,我还要去菜市场买菜。
有一次,累的我坐在沙发上抱着哼唧的孙女哄,把她哄睡了,我也打起了瞌睡,孙子喊了一声“奶奶,我要吃饼干”,我一个机灵,差点把怀里的孙女掉地上,把我吓得心脏狂跳不止。
等儿媳妇满月,我却病倒了,住院21天,儿子媳妇一个电话都没有,我的床前空落落的,没有看望我的家人,没有水果营养品,更没有嘘寒问暖,医院的饭菜吃的我直反胃,我给儿媳打电话,说我想吃点鸡蛋韭菜饺子。
儿媳告诉我,她没时间包,更没时间给我送,儿子白天要补觉,让我在医院对付一口吧,想吃等回家自己包。
同室的病友们都以为我是孤寡老人,无儿无女呢,我也不好解释什么,临床病友儿子儿媳给送来可口的饭菜,即使我一直推辞,都要分给我一份,让我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出院后,回到儿子家,儿媳眼皮都不抬一下,儿子依旧白天回来吃完饭,倒头就睡,没人把我当作刚出院还需要静养的病号,所有的家务,一群苍蝇一样,一股脑又向我围拢过来。
儿媳妇不上班,不看娃,不做饭,不做家务,一如既往的派头,饭菜摆上桌了就吃,吃完碗筷一推,衣服脏了往洗衣机里一扔,倒上洗衣液,按动按钮都懒得动。
现在想来,住院那段时间,虽然孤独,但是起码不会身心俱疲,我的心真的一点一点变凉了。
在一个累的腰酸背痛的夜晚,我辗转反侧,做了一个决定,明天打包行李,买票回家,守着自己的30万养老钱过好余生。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更要学会承受孤独,所谓的含饴弄孙,子孙绕膝,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感恩体谅的子女,我们颐养天年,遇到索求无度的孩子,我们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与其小心翼翼,仰人鼻息的生活,不如自尊自爱的转身离开,经济独立,精神强大,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结语
苦吃了,累挨了,心凉了。
这应该是大多数老年父母的生活写照,吃苦受累后,寒心离去,卷起铺盖离开,其实,这种退出的决定早就应该做了。
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牺牲,奉献是他们一生的座右铭,子女从小到大,他们都在身体力行的践行,失去了自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父母真正的爱,是让孩子离开了你,依然能够活的有滋有味。
放手,子女才能成熟,独立,真正的好父母,会在适合的时候选择得体地退出。
——本文完——
关注@未央之墨186阅世间百态,品五味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