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中国式婆媳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从很多的生活实例来看,婆媳关系确实是剪不断理还乱,这其中的问题错综复杂,婆媳之间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甚至常常引发“大战”。
细看这些矛盾,最主要的不外乎带娃和赡养这两个突出的问题,如果将这两个问题摆在明面上来说,或许就能够直击“婆媳痛点”。可如果将“带娃”和“赡养”之间冠上条件关系,那会怎么样呢?
“婆婆不帮你带娃,你会给她养老吗?”宝妈的回复惹争议
同事小李最近因为带娃问题,跟婆婆闹得不愉快,丈夫也因此感到有些尴尬和难堪。
情况是这样的:小李的女儿今年才两岁半,不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本来家中有请一位保姆帮忙照顾家里的各种情况,小李可以工作并且孩子也有人照顾。
但是今年保姆老家有事就辞职了,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保姆,于是小李想着先让老家的婆婆先过来住一段时间,帮忙照顾一下孩子。然而,婆婆拒绝了,理由是老家还有农活,并且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想让小两口自己带孩子就可以了。
这个回答让小李感觉到很生气,她认为婆婆不考虑家庭,只是短暂地过来帮一下忙都不愿意。
有人就问她,如果婆婆老了是否愿意赡养,小李的回答是:“怎么说呢,该赡养还是要赡养,但是就目前这种情况来看,我觉得婆婆不愿意解我们的燃煤之急,若是以后需要出钱的地方我可以出钱,要是需要病床前伺候我可能做不到了。”
她的回答很真实,也很现实,同时也遭到了一些质疑和争议。
很明显,同事是将“带娃”和“赡养”这两个话题,从条件关系上给它们定义了,简单地说就是“不帮忙带娃就不给养老”,相信很多人也会有一样的想法,只是没有明说。
不带娃就不养老?这种观念为何成为“常态”,原因是双方面的
人们将“带娃”和“赡养”联系起来,已经成为常态化。
从同事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同事和婆婆之间的矛盾很明显,并且直接由带娃引起。
婆婆态度坚决,不想为儿媳妇解决燃眉之急,而儿媳妇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同事明确表示,该赡养的她还是会赡养,该出钱的的还是会出钱,只是会想到婆婆坚决地拒绝了她,所以还是会心中存有一些怨气。
其实很多婆媳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些小事情中来的,一方做得有些不对,另一方将不对的地方放大,从而引发双方的不愉快。
人人都想要老有所依,养儿防老也是常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话,所以老人想要子女们对自己好一些,而同样的道理,子女们因为日常工作压力大,想要家里的老人能够有时候帮助一下自己,解决一下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双方没有协调好,或者其中的一方只是想要得到而没有付出,则婆媳之间的矛盾就必然会出现。
中国式婆媳关系并非不可调和,只是需要双方互相理解、适当包容
虽说婆媳关系很“艰难”,但是融洽的婆媳关系也比比皆是,并不是所有婆媳关系都是糟糕的,最重要的是婆媳双方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将心比心,多点沟通多点包容
婆婆和儿媳都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享受到的应当是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而不是互相猜忌和对立,这只会让作为中间人的儿子或者丈夫很难做。
如果需要对方帮忙,可以多一些沟通,将自己的难处或者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向对方说明,如果能够做到,作为家人也应当主动为对方解决问题。
比如前面提到的同事,因为工作忙顾及不到女儿,这个时候婆婆可以将老家的农活先放一放,过来帮忙带一下孩子,等到儿媳妇找到合适的保姆,就可以让婆婆回到老家继续忙,这样的结局岂不是皆大欢喜,只是因为双方缺乏沟通,从而影响到婆媳之间的关系。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候很需要身边有老人家可以帮助一下自己,而老人家期待享福不愿意多帮助孩子,这样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双方都退一步,互相理解包容,或许结果就会大不同。
二、少点“恶婆婆”行为和“坏儿媳”行为
婆婆和儿媳妇都是女人,那么“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我们总是会有刻板印象,认为婆婆会是“恶婆婆”,儿媳妇也会有“坏儿媳”,因此双方都对彼此有了不好的印象,在生活中就会自动带入这些不好的印象,从而加速婆媳之间的矛盾。
有的婆婆会有“终于熬成婆”的想法,认为自己是长者,想要让儿媳妇感受一下自己当年受过的苦,于是就会用老一套的思想强加于儿媳妇,这必然会导致儿媳妇的不满,婆媳关系自然也会变得糟糕。
这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女人的痛苦只有女人知道,因此婆媳之间应该做的是互相怜爱,互相体谅,彼此照顾,这样才能够为一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幸福。
讨论话题:对于婆媳关系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观点和看法
(文中配图全部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