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养老”变“坑老”?广东省消委会警示小心落入养老消费陷阱
2021-06-07 19:27  浏览:408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消宣)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避免落入养老消费陷阱,7日,广东省消委会结合养老服务消费纠纷处理情况,特别发出消费警示:全面了解养老院信息,勿选信用不良机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市场养老需求日增,养老服务成为“朝阳产业”。然而养老市场的快速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养老机构在营销手法、合同内容和服务体系的问题,“坑老”“伤老”等侵犯老年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不时出现,近年来,广东省消委会受理了多宗养老服务投诉。


省消委会分析发现,养老服务目前主要有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诱导消费,采取多种手段恶意营销。据介绍,一些养老机构利用老年人需要关怀且警惕心理不强的特点,通过打“亲情牌”“爱心牌”等手段进行营销,诱导老年人消费。主要形式包括:隔三岔五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询问关心,与老人聊天、赠送小礼品等,给老人营造亲切感和归属感,取得信任后再向老人推销养老产品;编造床位紧缺、马上要涨价等虚假信息,让老年人产生“买了以后没有后顾之忧”“买到即赚到”的心理,促使仓促下单交易;诱导老人尽快交款,销售人员主动开车接载老人到银行取款、到子女处拿钱、去亲戚家借钱,甚至自掏腰包先行垫付,以达到“第一时间”履行合同效果。


其二,合同违规,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一些养老机构和销售人员通过捏造事实、隐瞒合同风险、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等方式侵害老人合法权益。如合同中对床位、护理、管理等费用的收取标准含糊不清,只约定以“养老院当时公布的收费标准为准”等。


其三,虚假宣传,承诺内容与实际不符。一些养老机构和销售人员在推销养老服务时,给出包括享受公费医疗、随时退款、针对性看护、个性化服务等符合老年人需要的承诺,但实际上并不能兑现。如一些机构承诺入住养老院可以享受好医院的公费医疗,实际却要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承诺缴费后一定时间内可随时退款,实际却以各种苛刻条件限制;承诺提供针对性看护和个性化服务,实际却连剪指甲、洗澡、合适的食物等基本服务都不能保障。


针对养老服务领域出现的问题,省消委会呼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研究出台更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消费者的法规政策,建议有关规定明确,签订养老服务合同需要老人和家属同时签名、养老服务机构定期向亲属和社会开放等。省消委会也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加大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真正成为社会风尚。


附:消费提示


一、全面了解养老院信息,勿选信用不良机构


消费者在选择养老机构前,除查看机构的注册登记信息外,还应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政府网站或渠道查询、了解养老机构是否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因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或诉讼等。对于存在不良信用信息的养老机构,建议不要选择或慎重考虑。


此外,消费者还应该了解养老机构的特点,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状况,选择合适的养老院。如身体好的老人在选择时可以侧重外部环境和居住条件;如果是失能老人,要选择医疗条件好、服务保障佳的养老机构。选择养老院时还应当事先了解评价口碑、实际条件和真实服务水平,尽量先体验作比较后,再确定选择。


二、理性看待“亲情营销”,谨防“孝心陷阱”


老年人往往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缺少亲情陪伴,特别是单身老人,更容易生产孤寂感。一些不良商家和销售人员大打“亲情牌”,用小恩小惠、关心慰问、情感陪护等各种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进而推销商品或服务,诱导老年人仓促付款,或碍于情面被动消费。省消委会特别提醒,老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理性看待“亲情营销”,认清销售人员真实意图,避免落入“孝心陷阱”;同时,家人要多关心陪伴老人,主动了解老人的消费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对于诸如养老服务这样的重大消费,一定要与老人深沟通多商量,帮助老人分析判断,一起选择决定,防止掉入消费陷阱。


三、签订合同要当心,口头承诺莫轻信


老人签订养老服务合同协议务必注意:遇到商家密集式强势推销时,切忌冲动,应在征询家人意见后再做决定,有必要的话还可以电话咨询消费者组织;要求商家在养老服务合同中载明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收费标准、服务期限和地点等,特别是对销售人员口头承诺的事项,要以书面方式在合同中明确;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可能出现因生病治疗而无法入住、一段时间或后续全部时间不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情形,应在合同中详细约定解约、退款等事宜;要了解预付款可能发生退款难、卷款跑路的风险,在支付服务费用时建议选择押金加定期支付的模式,尽量少交或不交大额预付款。


四、妥善保留凭证,及时进行维权


老年人或家人在购买养老服务后,要注意妥善保存好付款凭证、合同或协议、宣传单、发票等证据,以备日后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有据,当发现养老机构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咨询、投诉或举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来源:信息时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发布人:fcf3****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