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的父母将我们辛苦养大,但是我们成年之后的人生规划中却总是忽略父母的存在。我们的父亲和母亲给了我们厚重的爱,从我们出现开始,他们的人生便是全程围绕着我们,我们的情绪就可以左右他们的情绪。
可是作为子女,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之后,父母便成了我们忽略的存在。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家庭原因,我们选择将父母送往养老院。我们以为,在养老院的父母是幸福的,他们会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有一样的老人陪他们说话玩耍,不用担心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他们生病。
但养老院的生活对老人来说是煎熬的。在养老院的老人说,不要把最后的生命浪费在养老院中。
似曾相识的“好”
静谧的养老院门口,一幕令人心酸的场景让看到的人落泪。一名拄着拐杖的老人依依不舍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儿媳离去的背影,不愿意分离,他看着儿子儿媳快步走向门口,整个人都散发着悲伤的气息。
老人在养老院生活了好几年,儿子儿媳平时工作繁忙,没有空看他,他为了见到自己的儿子,便打电话谎称自己有重要的事情。然而,老人的举动在儿子儿媳看来没有丝毫的意义,在他们看来,老人的行为耽误了他们工作的时间。
他们不知道的是,老人看着他们毫不犹豫离去的车子,在原地久久停驻,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也模糊了旁观者的双眼。
看到这一幕,很难不感到心酸与难过,那种辛酸与难过不是出于对老人的同情,而是出于对父母的亏欠。以前人们总说“老小孩”,老人越老,越像是小孩,他们任性、需要被子女哄,年龄不断递增的同时,心智却不断下降。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便总是希望父母给予我们更多的陪伴。父母为了给我们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不断在外打拼。他们将自己赚的钱全部投在子女身上,我们总是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难过。
金钱、物质、保姆、家教,我们少年时期身边的一切都是父母所想的为了我们的,可事实上我们更想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不知是不是该感叹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父母以物质满足我们,等到父母年老了,我们也回报给父母物质。
为了与儿子说几句话打电话将儿子从百忙之中“骗”来养老院的老人,换来的是儿子儿媳的不理解,是儿媳说的“在这里有吃有穿,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不满足”。当年的我们,不是也在央求父母多一些陪伴时迎来一句“什么都给你买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但我们扪心自问,无论是年少的我们,还是年老的父母,要的真的是物质?
敏感脆弱的老人
如果去养老院观看过,就会知道,养老院的房间与医院的病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件房间,都住着六七个老人,单人床像是病床一样排序摆放,上面铺着养老院统一的床单,放着统一的被子。
老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护工的帮助,为了让老人的清理更加方便,养老院每个老人的头发都统一成板寸头,一眼望去,竟是分不清哪些是老头哪些是老太太。
我们对养老院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养老院环境清幽,是个适合居住颐养天年的地方。但养老院的玻璃窗外都加着护栏。老人该知道窗户边是危险的,但窗户外依然要有护栏——为了防止老人自杀。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老人为何会自杀?事实上,那些老人心思敏感,就像孩子一样脆弱,他们在养老院中,每天面对的都是护工,护工伺候他们吃喝,长久下来,他们会觉得抑郁。
连吃喝都需要被伺候,他们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会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价值,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回家,哪怕回家之后子女没空照顾他们,但他们至少是在家中。
养老院太适合养老了,适合到没有丝毫人烟气息。每个在养老院呆久了的老人,都是目光呆滞的,他们的眼神之中带着数不尽的绝望,他们人生中剩下的时间就是等死。
渴望被需要
父母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为一个成年人,开始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未来和家庭,他们是感到欣慰又恐慌的。欣慰的是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生活,他们已经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恐慌的是,当孩子成长起来,不再需要父母了,父母就突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未来都是一片茫然无措。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不被需要。
他们在年轻时,以自己的力量撑起一个家庭,将家庭经营的美好又精致,那时的他们即使满身疲惫也从不觉得的劳累,因为他们的孩子需要他们。他们的孩子需要他们抚养长大,他们要将孩子培养成材。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也能够感觉到自己身体一天天老去,白色的头发,丑陋的皱纹,日益疲惫的身体,医药方面多出来的开销,种种一切都在提醒他们年老的事实。可是即使他们老了,走不动了,他们依然满心都是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决定将他们送往养老院,他们会产生一种“自己没有用处要被抛弃了”的想法,但他们无法反驳孩子的决定,因为不想给孩子造成负担。进入养老院之后,他们依然不能心安理得的养老,因为养老院实在昂贵,所以会有老人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选择自杀。
事实上,老人进入养老院并不像我们以为那样幸福。在老人看来,在家中等着下班归来的子女更幸福。许多老人都喜欢给子女带孩子,甚至“催婚催生”,其实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希望通过带孩子这件事找到自己的价值。
他们希望子女能够知道,自己虽然不再有能力养家糊口,却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还能帮忙带孩子。可我们却认为让老人带孩子会使老人过度劳累,宁愿将孩子交给陌生的保姆,也不愿意交给老人带。
在老人看来,养老院的轮椅不如家中的板凳,养老院的老头老太太不如家中的孙子孙女,养老院精致的饭菜不如家中自己的粗茶淡饭,养老院周到的服务不如子女嫌弃的声音。将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一种我们表达孝心的方式,但将老人留在家中是老人喜欢的方式。
年迈的人余生很短,别把他们短短的余生浪费在养老院,也别用自以为好的方式对待他们,想想年幼时希望得到陪伴、渴望能够帮助父母做一件小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