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任林(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都想过一些清闲日子,但子女的生活不容易,也需要父母的帮忙,这种两难的局面,如今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近些年来“啃老”这个词包含的负面意义似乎减轻了不少,因为很多人都明白到,随着时代的改变,生活压力变化,再加上家庭情况不同,要求所有年轻人“经济独立”已经没有意义。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种“新型啃老”却正在悄悄地兴起。
50多岁的王阿姨虽然已经退休,但趁着身体还硬朗,还是不时接点散活,帮人做钟点工,就想着多攒点养老钱。毕竟年纪再大一点,想干活也干不了。王阿姨的儿子前年结婚,转眼生了个大胖孙子,王阿姨也很欣慰,孩子成家立业了,是好事。但没想到过了不久,儿子儿媳妇找上门来,想让王阿姨帮忙带孩子。
儿子儿媳妇的想法是,家里只靠一个人挣钱,收入捉襟见肘,公婆帮忙带孩子,儿媳妇就能上班,收入也能增加。让儿子儿媳妇没想到的是,王阿姨对他们的求助一口拒绝。
儿媳妇首先不乐意了,“你退休也没事做,为什么不愿意帮忙带孩子?就这么自私?”王阿姨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我虽然退休,但一直有工作,我在外面给人家打工,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带娃?”
小两口听了,哑口无言。儿媳妇还是不忿,说道:“既然你不愿意带孩子,那多少得出点钱吧?这可是你的孙子!要不然将来你老了,要人伺候的时候,也别怪别人不管你!”王阿姨笑了,“是我的孙子没错,但我把儿子拉扯大了,该吃饭没饿着,该读书没欠着,现在人长大了,怎么还得继续帮儿子养孩子?我现在把话说明白了,我既不带娃,也不出钱,以后不指望你们给我养老”话说到这份上,双方不欢而散。
按现代社会的做法,一对夫妻建立了小家庭,应该跟双方原来的家庭独立起来,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结婚后,还是处处要老人帮衬才能把日子过下去。老人为了孩子,真的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有些人虽然嘴里说着自己不用家里的钱,但却让老人处处贴钱为自己带孩子,就是所谓的“新型啃老”。如今很多70后父母就有苦难言了,拒绝儿女的要求,看来“啃老”是没戏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70后父母,不带娃不出钱?
1、思想观念改变
带娃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老人年纪大了,带娃其实很辛苦,只是过去的老人不工作就没有收入,在家里怕“看脸色”,怕孩子觉得自己“没用”,更怕跟孩子闹翻,养老没有着落,所以硬着头皮也帮忙。现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很多,老人退休后很多都有退休金和医保,社区养老和养老院也为老人养老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以老人对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有了底气拒绝了。
2、怕卖力不讨好
两代人的育儿观念相差很大,经常有老人帮忙带孩子,但孩子的爸妈却各种不满意,最终老人辛辛苦苦不但没有得到感谢,反而双方生了嫌隙的情况。有些人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却只给一点伙食费,有时候还要老人自己补贴。人老了后,钱是很重要的,老人既付出辛劳,还要付出金钱,当然会觉得不公平了。
如果老人真的不想带娃,怎么做才能家庭和睦呢?
1、将心比心
生孩子说到底,是孩子爸爸和孩子妈妈两个人的事情。老人愿意帮忙固然好,但不帮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谁都不愿意老了还得承担苦差事。如果实在找不到带孩子的人,其实也说明暂时不具备养育孩子的条件。夫妻俩已经生娃了,老人也要资助一些生活费。
2、花钱解决问题
有经济能力的,花钱请月嫂,请育儿保姆。另外夫妻两人应该齐心协力,大家一起带孩子,不要把带孩子的任务只放在一方身上,这样会增加压力,容易导致夫妻关系不和。孩子由父母共同带大,不管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会更好。
育儿,有我为您保驾护航。关注我,做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