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3
今天,本报报道了今年82岁的罗步环老人办平价养老院一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50多年前,在国家助学金的帮助下,罗步环的大学梦得以继续。12年前,为了报恩,他“怂恿”老伴和他一起,在白云区的郊区建起了一座老年公寓,为当地老人提供廉价的养老服务。十多年下来,他的老年公寓都没有涨过价。如今,一周7天,罗步环每天都要来到养老院,82岁高龄依然像28岁的小伙子一样工作。和老人们聊天、谈心。老年公寓的老人,他几乎都能叫出名字。罗步环说,他喜欢到老年公寓来,和老人们待在一起。“和他们相处久了,感觉他们就像家人一样,我舍不得离开这些老伙计。”
每天和这些老人们见面,罗步环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这是他在82岁高龄依然像28岁的小伙子一样工作的最大动力。但养老院的经营压力却经常让罗步环整宿失眠。罗步环的老年公寓有自己的医务室,还有3名医生、两名护士,一共5名医务人员,不过,要把这些医务人员留住,难度很大。“且不说每个月要花几万元给他们发工资,一般有经验的医生也不愿意来这儿,因为大多数老人患有的都是常见病,来这里对医生业务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
他一直思考的是如何让养老院能够更加上档次,为更多老人提供优质服务。罗步环说,目前养老市场需求旺盛,但目前广州民营养老院多数都是租地或租房修建起来的,经营者手中不掌握产权,也很难到银行贷款融资,很多只能以其他产业的收入来支持养老院运营。“说实话,如果不是一直在吃老本,靠情怀支撑,我也很难支撑到今天。”
“公办养老机构享受政府在土地、房屋、设施、人员、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希望民营养老院招募医生、护理员等方面也能获得政策支持”,罗步环说,按照现在的情况,素质较高的医生和护理员都很难进入养老院,因为相比在医院工作,他们在养老院不仅收入低,而且没那么体面,如果有关部门能对在养老院工作的医生、护理人员进行鼓励性的就业措施,将对民营养老院的良性运转将会有很大帮助。
“我已经82岁了,经受不起这样的压力了。”罗步环说,因为这两年,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从前,尤其是自己如今换上了糖尿病,每天都要注射胰岛素,医生也让他多休息,他也有了将养老院交给年轻人来打理的想法。“但是,国家分忧、为老人解难、为子女尽孝、为社会造福的初心不会变。及时养老院接下来别人接手,肯定也是要保持平民价格,平民风格,让老人住得起。这也算是我回报党的恩情的方式吧。”罗步环说。
“你当初70岁高龄还投入1000万元去开养老院,到现在80多岁了还在操心。。你当初拿着1000万元自己开心养老不好吗?你现在后悔吗?”记者问罗步环。
“从不后悔。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折腾,也讲究情怀。这十多年,虽然1000多万投进去了,也没赚到钱,甚至可以说打水漂了。但我造福了社会,也为很多老人解决了晚年养老难题,也算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也算值了。”罗步环语调坚定地说。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实习生李苑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