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加强老百姓对金融诈骗方式及手段的认识,提高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的能力,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开展了“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活动,以案说法,用生动的案例为市民群众揭秘不法分子打着高额收益、保健品、“亲友出事”等名头进行诈骗的套路,增强市民防范金融诈骗和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意识,践行金融机构的责任与担当。
【套路一】
以“高额收益”为诱饵,诈骗百姓钱财
骗子冒充理财“导师”拉人进入社交应用群,以高额收益为名骗取受害人投资款。刘先生见群内人在“导师”推荐的投资应用里赚了钱,他也动心了,首次投资就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随后追加投资10万元。但后来,再次登录投资应用时,刘先生却发现无法登录,“导师”也不见了踪影,这时刘先生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手法揭秘】骗子利用人们的爱财心理,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受害人钱财。实际上,群内大多数账号是“做局人”,专门负责造势引诱目标上钩。一旦受害人按照“导师”指示进行投资,资金很可能有去无回。
【套路二】
以谎称亲友出事为由,敲诈钱财
生活中,有些骗子伪装成公安民警给老年人打电话,声称其子女被拘留,需要交纳“保证金”救人。前不久,吴爷爷接到类似的电话立马就懵了,恍惚中他觉得电话里的声音就是自己儿子的,慌慌张张地按照对方的要求支付了1万元。晚上,回家吴爷爷见到儿子平安无恙还暗自庆幸,经询问才知道根本没有被拘留这回事。
【手法揭秘】骗子利用老年人关心子女、怕他们出事的心理,谎报情况引发老年人紧张情绪,进而实施诈骗。
【套路三】
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欺骗老人
还有一种诈骗套路,是骗子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诱导老年人办理房屋抵押。何奶奶在朋友引荐下加入理财平台,了解到“抵押”房屋3月可拿到150万元,拿去买理财又有5万元收益,保证稳赚不赔,于是她就动了心。骗子拿着厚厚一叠合同催促何奶奶赶紧签名,以免眈误赚钱,何奶奶便急急忙忙签了合同,办理了多项手续。一个多月后,有人来到何奶奶家让她搬离,原来何奶奶的房子已经被过户了,何奶奶听后顿时瘫倒在地。
【手法揭秘】本例中签订的“抵押合同”其实是房屋处置委托合同,老人将处置权委托给了对方。涉及大额资产处置时,老人一定要在子女陪同下审慎签订合同,并到正规公正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套路四】
以注销校园贷款账户为由行骗
对于网贷,很多大学生心里已有所防备。然而,没想到的是躲过了网贷平台的坑,还可能遇上以“注销校园贷款账户”为名的新型诈骗。前不久,大学生小刘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服”电话,声称查到小刘曾在某网贷平台注册过帐号,并准确报出其个人信息,恐吓小刘不销户将影响其个人征信。小刘信以为真,便按对方指引走“销户流程”。为清空平台内的“贷款额度”,小刘在“客服”提示下,从网贷平台借贷36000元转账到了指定账号,随后小刘发觉不对便报警求助。
【手法揭秘】此骗局利用受害者担心网贷记录影响个人征信的心理,欺骗受害者去“销户”,先拼命骗当事人去贷款,再骗当事人把钱打给他。其实,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只要按时还清贷款,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防骗小贴士】
防范金融诈骗注意这四点
1、不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理睬“低门槛,高收益”“业内专家指导”等网络投资理财话术,谨慎进入新型金融市场、投资市场。
2、不轻信“被绑架”“出车祸”等话术,情急之下勿忘核实情况,不轻易与陌生人发起资金往来,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指示操作。
3、申慎对待重大资产处置,在动用大额资金前应多和家人朋友商量,听取专业意见,切勿草率轻易尝试。
4、接到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销户”和“清空贷款额度”的说辞,遇到疑问时应当及时向警方或者官方客服咨询核实,避免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