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发表了关于养老金之间,存在差距的一些文章,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同时无意间在评论区发现一则网友的评论很有意思,主要内容如下:养老金偏低的人员,就算涨10年,也赶不上养老金高的退休人员上涨的一个“领头”。那么,每年的养老金上涨,真的是这样吗?多说无益,直接用数据说话。
首先,我们假设一个条件,就是未来十年,养老金每年按照相同的比例和上涨方式上涨,一起看看在同一省份地区退休的人员,每月领取1000元养老金和每月领取5000元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养老金上涨存在多大的差距。(以2020年安徽养老金上涨方案为例)
1000元养老金上涨额度:定额调整45元+工龄15年(30元)+养老金系数乘以1.0%(10元)=85元,10年上涨850元
5000元养老金上涨额度:定额调整45元+工龄40年(80元)+养老金系数乘以1.0%(50元)=175元,10年上涨1750元。
每月可以领取5000元的养老金,虽然不是很高,但在绝大部分地区也绝对不是很低,基本上处在一个中上游的状态。1000元的养老金,在绝大多数地区,绝对贴近养老金的最低标准(这里不包含以城乡居民身份的退休人员),两者均不计算高龄倾斜政策。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拉开养老金差距主要体现在了挂钩调整一项,缴费年限越长,上一年养老金基数越高,上涨得越多。但也没有像这位网友的评论所说,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涨10年,也赶不上人家的一个“零头”,在规定的条件下养老金连续上涨10年,也只是翻了一倍也许要都一些。
但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按照2020年江苏养老金上涨方案计算,两者的养老金上涨,相差的就不只是一倍,接近两倍左右。接下来,再以江苏2020年养老金上涨方案为例,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对比。
江苏2020年养老金上涨对比
1000元养老金上涨额度:定额调整34元+工龄15年(30元)+养老金系数乘以1.4%(14元)=78元,10年上涨780元
5000元养老金上涨额度:定额调整34元+工龄40年(135元)+养老金系数乘以1.4%(70元)=239元,10年上涨2390元。
根据以上计算,江苏省养老金连续按照相同条件下连续上涨10年,两者的差距就翻了两倍左右。
根据以上总结,其实每年的养老金上涨,偏高和偏低的退休人员,上涨额度存在多大的差距,主要是看所在省份的具体调整方案,这个差距也并不是统一的,只有在相同的省份进行对比,才能算作“有效成绩”。毕竟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的情况下,养老金的水平和上涨细则,略有差异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
一些地区为了提升社保的参保率,照顾长缴多缴退休人员的情绪,向偏高的人员倾斜,也不算违反养老金上涨规定,毕竟养老金的多交多得的原则没有改变,同时也证明了这样的地区养老金水平足够高。
一些地区养老金水平整体偏低,两极分化严重,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仅靠目前的养老金水平,已经很难维持生活,养老金上涨的同时想偏低的退休人员倾斜,也是合情合理,因为拉进养老金差距是国家的定调。至于哪些人受到“专项”照顾,就要看所在地区养老金上涨具体政策了。
以上的计算方式还是比较极端的,毕竟养老金的基数相差悬殊,而且10年内养老金上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同时1000元-5000元的养老金之间还有很多档次,如果折中计算,这样的差距还会减小。
近两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也看到了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还有很多,也在不断积极地号召各地区在养老金上涨同时,向偏低的退休人员进行一定的倾斜,相信在今后的几年里,养老金上涨会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进一步缩小这样的差距。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