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百名老人乐享嵌入式养老服务
2021-05-13 10:06  浏览:1110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近日,记者来到晋江新塘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下简称“照料中心”),这里一片欢声笑语,中心正在为86岁老人黄娥过生日。“这里的工作人员很贴心,我们有爱心餐吃,健康指标每天都记录,还有同村老人做伴,我很满意。”入住“家门口”的养老机构两个月,黄娥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据了解,这个试运营已两个月的照料中心,就在杏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里,是晋江市嵌入式养老试点之一,已成为社区百名老人的养老新乐园。


□本报记者 张晓明


实习生 刘熠烨 文/图


家门口的“第二个家”


“闽南讲究生日时送‘线面蛋’,因此我们会送六个鸡蛋、一包面给过生日的人。”照料中心负责人陈琼英说,老人们特别喜欢集体活动,中心每个月都会为老人举行生日会。生日会后,照料中心又传出阵阵歌声。在专业运营机构护工的带领下,数十名老人正在活动大厅里学唱红色革命歌曲。眼保健操、穴位拍打操、拍手操……喝水休息后,老人们又在简单明快的节拍带动下,开始锻炼身体。


活动大厅旁,有装修简约舒适的长者食堂、设施齐全的健身室、书籍丰富的图书室等。楼下一层是住养区,共有11间宿舍、22张床位,配有护理室等,让这个嵌入社区的“家门口养老院”,功能更为齐全。


杏坂社区支委、民政工作负责人王荣德告诉记者,除了每月的生日会,在母亲节当天,中心还为老人送上康乃馨和新衣服。“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就像第二个家。”77岁老人杨秀恋说,之前她的胳膊抬不起来,在这里每天都锻炼,现在已能抬得老高了。“我也是,来这里之前肩膀很痛,现在每天都跟着做经络操,已经好多了。”76岁老人林淑贞说。


“这是个有爱的大家庭,我来这里参加活动有一个多月了。”83岁老人林算治把来这里的每一天都记得清楚。原本独居的她常觉孤单,“以前没有运动,我抬手抬脚和上下楼梯都很困难,现在每天来锻炼,走路稳多了。”林算治笑着说。


“杏坂社区有350名老人,探索新型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是街道的重点工作。”据杏坂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建设介绍,新塘街道60周岁以上的人口约5859人,80周岁以上人口约1500人。照料中心于2019年在晋江市民政局、新塘街道、杏坂社区的三级联动下确定了选址,今年3月12日开始进入了试运营阶段。两个月以来,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来到这里,照料中心充满着歌声和欢笑。


爱心餐让生活有滋味


临近11时,食堂里飘来饭菜的香味。“每天早上7点多就开始准备了,今天吃韭黄炒蛋、南瓜、带鱼、肉丝汤。”厨师黄大姐说,每天准备的饭菜都是老人爱吃的。


“70岁以上的杏坂社区老人都可以来这里享受爱心餐。”杏坂社区老人协会会长王培坦介绍说,不少独居老人在家三餐都不规律,有许多爱心人士愿意提供帮助,老人协会就牵头促成了此事。社区里的王允勤、王允习兄弟在其母亲80大寿时捐款10万元,成了爱心餐的启动资金。目前,共有11名爱心人士和2家爱心企业共捐赠了16.35万元,用于支持照料中心的爱心餐。“在家里没什么胃口,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吃,饭量都多了。”坐在餐桌前,80岁的王允川老人笑着说。


看着照料中心里百名老人生活得很开心,王培坦说,这个照料中心的建成也离不开社区干部的努力,如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建设就带头捐资2次共计12万元。而中心的建成,王建设更深感背后的不易。他说,投建照料中心共克服了三个困难。首先是照料中心的选址,刚好2019年杏坂农贸市场改建,经过社区议事会、老人会集体研究决定,选址在农贸市场上层,建设3000多平方米作为老人照料服务中心。选址之后,上千万元的投建资金哪里来?单靠社区集体收入远远无法解决资金缺口,于是多方筹集资金,在各级政府部门及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终于解决了资金问题。照料中心建好后,怎么让它良好运行起来?社区干部、老人会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得到晋江市民政局、新塘街道党工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着眼当前社区养老需求,确定将杏坂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全新塘街道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委托第三方的专业团队进行试运营。


因关节炎行动不便,79岁的老人黄丽珍体验了一段时间的日间照料后,办理了入住,她和大家一样每天都欢声笑语。“照料中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老人们晚年需要一个这样的场所,看到老人与工作人员们相处融洽,我也很欣慰。”王建设说。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人:3e42****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