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就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确定了三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明确监管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引导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主动防范消除安全风险和隐患。加强从业人员监管,引导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依法依规从严惩处养老服务机构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涉及资金监管,加大对使用财政资金项目的跟踪审计,加强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依法打击养老服务机构以养老服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加强运营秩序监管,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养老服务的行为。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
二是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政府主导责任,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行业规划、行政执法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压实机构主体责任,养老服务机构对依法登记、履约服务、质量安全、应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承担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养老服务领域行业组织要积极推行行业信用承诺制,健全行业自律规约,加大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力度,优化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流程。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协同监管,健全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养老机构备案信用承诺制度,加大信用记录的披露和应用。加强信息共享,统筹运用养老服务领域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推进数据统一和开放共享。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实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基本规范等标准,引领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意见》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制定配套措施,科学配置监管资源、统筹部署抓好落实。要提升执法水平,强化对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北京新增 182 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近日公布了北京市 2020 年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名单,北京同仁医院等 182 家医疗机构被确定为 2020 年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根据北京市老龄协会数据,截至 2019 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 371.3 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 17.2%;户籍老年人口 367.7 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 26.4%。「十四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增长 100 万人,增速将明显超过「十三五」时期,2025 年将达到 500 万人,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需求,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建设,主要从老年友善文化、老年友善管理、老年友善服务、老年友善环境 4 个方面推进医疗机构为老服务。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全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老年人健康及医疗需求。目前,北京市已建成 253 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包括建立老年患者转诊服务的绿色通道;门急诊建立便于老年人就诊就医服务流程,医院自助挂号机、综合查询系统等要便于老年人就诊;建立针对高龄、超高龄、失独、伤残无人陪伴等老年患者的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医学科或开设老年病房等。第二部分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建立方便老年患者的就医服务流程;应有适老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规范开展上门服务;为社区或居家老人提供老年长期照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