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青年学者」胡雯:居家养老模式下城镇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利用的非均等性分析
2020-12-22 17:03  浏览:19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来源:盘古智库


社会照料支出即正式照料具有明显的亲富人性,突出了长期护理保险尽快出台的必要性;家庭照料时间即非正式照料具有轻微的亲穷人性,显示出家庭在养老保障中的安全网作用。

本文系盘古智库特约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讲师胡雯在老龄社会30人论坛系列专题研讨会(39)青年学者专场(一)中的发言整理,文章来源于“老龄与社会”微信公众号。


问题的提出

长期照料服务关乎老年人的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然而在中国当前还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和有限公共财政支持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照料资源是否在不同收入阶层的老年人之间按需均衡配置?影响长期照料服务使用非均等性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LHLS数据通过集中指数的方法,从社会照料支出和家庭照料时间两个角度分析照料资源使用的非均等性,并探讨了需要变量、倾向变量和使能变量在其中的贡献。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社会照料支出即正式照料具有明显的亲富人性,突出了长期护理保险尽快出台的必要性;家庭照料时间即非正式照料具有轻微的亲穷人性,显示出家庭在养老保障中的安全网作用。

分解分析进一步发现,在社会照料支出模型中,家庭收入是导致其亲富人的关键因素;女性、独居和子女数量增加了不均衡程度;社区多样化为老服务减小了不均衡程度;在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减小了不均衡程度而医疗保险增加了不均衡程度。在家庭照料时间模型中,低收入老年人更有可能身体健康较差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家庭照顾;女性和健在女儿数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家庭照料时间而增加了亲穷人的不均衡程度;而有配偶、使用3次及以上社区为老服务和家庭收入则通过减少高收入群体的家庭照料时间而增加了亲穷人的不均衡程度。此外,研究还发现独居老人不仅多集中于低收入阶层而且更可能是既缺少社会照料资源也缺少家庭照料资源的“双贫”群体;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孝道依然重要但“养儿防老”已不同往日,女儿才是家庭照料服务的重要供给者。

总结与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城市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减少照料资源分布的非均等性。

第二,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为社会照料提供动力。

第三,加强家庭能力建设,为家庭照料提供支持。

第四,积极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低成本高成效应对人口老龄化。■

文章来源于“老龄与社会”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徐仟慧


发布人:976e****    IP:61.145.6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