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了。
与预测相同,新生人口陡降、家庭单位减小到3人以下、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等等。
人口颓势可能导致的经济问题让大家惴惴不安。
这其中,跟每个人都相关的一点是养老问题。
毕竟,“稀少”的20后新生儿开始工作的时候,“庞大的”80后就要步入退休了。
那会,就是这些新力量赡养老生代的伊始。
就像现在我们每个人努力工作正是赡养着60左右前的人们的老年生活。
这种赡养,是通过我们国家的养老系统统筹进行的。
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一起梳理每个月交的养老险,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回报。
二
我们来看一张深圳地区的养老金。
不要怕麻烦哦
这篇文章对你以后的养老特别重要▽
总缴费年限:27年4月退休前工资:9309元/月退休后每月养老金:3630元养老金替代率:39%我们接下来对3630元庖丁解牛,以便协助你判断以下几个疑问:
养老险要不要交?每个月该交多少?交多少对领多少的影响是什么?我以后大概能领到什么水平的养老金?
三
我们的养老金体系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1、统筹养老金
● 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这个好理解,但是他是跟你社保缴纳地的水平相关的,所以一线城市的水平与其他地方的水平相差甚远。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1/C1+X2/C2+……+Xn/Cn)/N。
X1、X2...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本人当年缴纳工资额。
C1、C2...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为缴纳年限。
简单而言,你每年缴纳社保的基数,和当年本地所有打工人的平均工资的比值,全部加起来再取平均,与你退休上一年度本地所有打工人的平均工资的乘积。
如果你在杭州2020年以3322块钱为基数缴纳养老金,假设当年的平均工资为6834元。
2020年的值就为3322/6834=0.486,假设你一直这样交40年就退休了,那么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6834*(0.486+0.486+...+第40个0.486)/40=3322元。
● 统筹养老金计算
根据公式,你的统筹养老金=(6834+3322)/2*40*1%=2031.2元。
是不是很低?因为你每年的缴纳基数都只有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半不到。
如果我们把每年的缴费基数从3322元涨到6834元,会涨到2733.6元。
这样看起来差距并不是很大对不对?
继续往下后看。
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因此实际上这种算法通过比例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养老金的领取差距。
但是它还是可以客观凸显每个月缴费基数的作用,保证让大家多缴多得,激发缴纳的积极性。
而此前统筹账户更倾向于平均的支付养老金设计,导致很多人现在仍以为按最低缴纳基数,同时延长缴纳时间就可以获得较好的养老金收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块就简单啦,你的养老金个人账户=缴纳基数*8%。
同样以杭州为例,如果你工作40年,一直以3322元缴纳养老金,那么养老金账户积累额=3322*8%*480(月)=127564.8元。
计发月数跟退休年龄有关:55岁170月,60岁139月,65岁101月。
因为预设65岁退休,所以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127564.8/101=1263.02元。
记住,个人账户对最终的养老金领取金额影响非常大。
在上面章节有说过,交由国家统筹处理的资金,是更趋向于平均分配的,但是个人账户的钱只能分配于个人,所以分水岭出现了。
继续往下看,后面的表格统计将见证这种差距。
3、去除掉干扰因素
由于我国现有的养老金体系在1992年建立,因此1992年前的养老金以过渡性养老金体现。
因此图中的“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补助”“地方补助”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4、计算每个月的领取总额
以40年社保缴纳时长,65岁退休,
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始终为6834元,
缴纳基数始终保持选定值▽
注意,上表的计算模型忽略了实际社会发展动态(通胀和经济增长双忽略,就权当互相抵消吧),以静态的指标衡量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因此数值仅供适当参考。
看了这么计算,下面直接说结论:
● 缴费基数至关重要
如果缴费基数过低,缴费四十年,领取金额也十分十分有限。
特别是如果你现在收入是社会平均水平的2-3倍,而社保以最低基数缴纳的话,养老金替代率将低到可怕的水平。
如上表第四列,收入为社会平均水平3倍,但养老金的缴纳基数一直最低,则退休每月就拿3294.22元,养老金替代率低到16%!
这实际也是很多码农这类职业可以预见的生活。
这类职业俗称青春饭,包含着两重含义。
第一层是,这类职业对年纪有着严苛的要求,35岁危机步步紧逼。
第二层便是,大多企业还是以最低基数缴纳五险的,而很多人压根没有意识到企业这种行为将严重影响自己几十年后的退休生活。
● 个人养老账户对结果影响更大
由表可见,即便缴纳基数涨了6.17倍(3322元到20502元),统筹账户养老金仅提升了2.7倍,而个人账户同样涨了6.17倍。
什么是统筹?什么是支付转移?由此可见。
所以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缴纳全额社保是帮助政府照顾了低收入人群。
但是这个帮助,是他们的公司缴纳的20%归入统筹账户来帮助,与个人无关哦。
进一步的,如果计算上述模型的货币时间价值,上面收入20502元每月的人,领取养老金到80岁,其IRR收益大抵在4%左右。
实际应当更高,因为这个是有抵税效果的!
剔除掉每年的养老金涨幅、抵税等复杂因素
可见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而月收入3322元的人,收益率高到了5.74%。
秒杀一众理财产品和商业保险,所以你说养老金他香不香?
四
最后,可能你还会质疑这个模型不太准确,毕竟将这么多条件剔除考虑了。
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预测以后养老金领取数额吗?
引申出今天的最后一个概念,养老金替代率。
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我们可以观察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来大致推测我们的情况。
因为他们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成熟并且也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70%以上的替代率将不影响生活品质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由上表可知,发达国家的养老金替代率不到50%。
注意哦,最后一列55.2%的替代率是加上了自愿养老金,就是商业养老金之类。
所以说,养老金多寡既与社会发展有关,也与个人情况相关,但是大部分人的替代率将在50%以下徘徊。
不要纠结问上面模型的替代率为啥这么高啦,因为我把工作年限拉长到了40年,并且那里写的是缴纳基数,并不是指个人的收入,而且是一种相对理想状态的模型。
换言之,退休前你喝星巴克,退休后你只能喝3.8折后的瑞幸咖啡。
退休前你喝3块钱的百岁山,退休后你握着1块多,觉得还是凉白开有味儿。
所以,以何种方式尽早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