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题:美,缘自线下的你
新华社记者 邱红杰
“云帆”是一个人的网名。
这个名字引起记者的注意,并不是因为TA在当下那些骨骼清奇脑路崎岖的众多网名中显得如此老气横秋和孤芳自赏,活像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文青笔名,而是因为在8月中下旬,中央通过互联网征求百姓对“十四五”规划意见建议时,TA以这个名字在网上提了一条建议:“乡村振兴应该先从农村互助养老开始……形成互助养老模式。”当然,如果仅仅是提了一条建议,仍不足以从收集到的101.8万条建言中跳入我们的眼球。
TA引起我们关注的原因,是因为网民献策“惊动”了中央。记者在采访规划建议起草组时得知,网上征求意见告一段落后,各个网站将所有意见汇总送到起草组的案头。最终,网民的很多意见融入文件,其中“互助性养老”算得上原字原句引用了网民建言。
当时,我们一起采访的记者真切感到,在这次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史上首次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过程中,网民每条意见都能直达中央;起草组认真看了每一条留言;网民来自生产生活的建议充满智慧。
于是,我们努力想要找到“云帆”。在收集网民意见平台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见到线下的他:李电波,男,37岁,内蒙古达拉特旗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他是陕西人,来内蒙古10个年头已让他成了一个黝黑的汉子。作为“村官”,留守老人日益增加的现实让他不断思考对策,乡村社会的邻里亲情让他想到互助,于是有了“互助养老”这个温暖美好的字眼。
这让人感到,网上汇集上来的智慧,无不缘自线下活生生人的活生生思考和实践。
当我们完成独家的采访拍摄离开村庄后不久,新华社就播发了规划建议诞生记,文中提到了“云帆”和他的建议。他的真实形象和网上建言过程也在视频短片《我们@中央的留言,采纳了!》中得以呈现。
李电波得知互助养老写入中央规划建议文件,高兴溢于言表,同时也明显表现出不小的压力,当然还有劲头。他微信发来很多关于村子建设的计划,说要尽最大努力让“互助养老”开花结果。
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画面,就是当一个工程蓝图刚绘就时,有人已抄起家伙,准备开工了。的确,当梦想在前方时,奋斗是唯一通达的路径,而正是一个个线下奋斗的你,让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