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直是大力弘扬和传承尊老爱幼,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世代相传的道德标准。尊老爱幼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评价方式,是一个人在社会化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加分项。大部分的老人,为孩子和家庭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在晚年身体、精神等各个方面都走向衰退的时候,理应得到家人及社会的尊敬和爱护。老人们有一个安详的晚年也是很多年轻人对于父母的一种回报。
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就是一个到了享受晚年生活的老年人。但剧中的苏大强由于自己的性格问题,作为一个老年人,却没有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同情和认可。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老年人,依仗自己是老人,对家庭有贡献,社会对于老年人有尊老爱老的说法,总对孩子们提无理的要求。
我的邻居小徐就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来自家里的矛盾,让他吃不下、睡不着,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小徐有三个弟兄姐妹,各自走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现在都走上正轨,生活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问题出在家里的父母身上,老两口有各自都有退休金,在当地生活算是中等水平,衣食无忧。
这两年父母的脾气变得古怪起来,有一点小事或者头疼脑热的就把所有的孩子叫回来,有一个没有到就会被数落不孝敬。诉说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辛苦,还要求孩子给交养老费,每个月至少3000元。小徐姊妹三个认为,父母两个人的养老金,足够自己生活的,又没有特别需要用钱的地方,没必要再给他们养老的钱。
面对小徐父母的这种做法,孩子们确实有为难的地方,现在正是事业走入正轨的时候。小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很大,而父母本身并不需要孩子们经济上的帮助。这确实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生活。我们都有老的时候,都有需要的照顾的时候,但有两种父母千万不要做,会导致家人的不幸福。
1、偏执的父母。
偏执的父母一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硬的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小到吃穿,大到婚姻、工作,都要求孩子要无条件的服从自己。如果不服从,就拿出自己作为父母的不容易和辛苦,来给孩子施加压力,已达到自己意愿。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有体谅他人的习惯和做法,这会认为的造成很多家庭悲剧。
偏执的父母,一般不会听人劝,有的甚至越有人劝,越要显示自己的威严,显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利。这样的老人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不光是时间上、经济上,还会带了社会上一些舆论的压力。
2、挤压孩子私人空间的父母。
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随时捆绑着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即使长大结婚后,也要掺和孩子的小家庭,时时处处要求孩子,以自己的要求为第一位来对待。这样的父母只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小家庭的和谐,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产生矛盾。
父母想要孩子,陪在自己身边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孩子也是成年人,在这个社会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用孝顺捆绑子女在自己的身边,只会增加孩子的各方面压力。作为父母在晚年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当作生活的重心,应该找到自己的乐趣,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孩子更好的在社会立足。
总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三千多年以前孟子的一句话,用在现在也很合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遇到晚年的生活,晚年的生活幸福与否,与子女有很大的关系,也与自己的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还是我们正当年的成年人,生活中一定要有一颗体谅他人的心,换位思考的能力。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有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的和谐、幸福和睦,需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只有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