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T博士教你买保险 ID:DrTbaoxian」
如果我们相信人生漫长,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那么我们就能建造宏伟的教堂;如果我们以财务年度为单位来设定计划,那么我们只能建起丑陋的商场。
——小提琴家Stephen Nachmanovitch
hi,我是陆拾肆,T博士公号的主笔,最近专注研究养老储蓄和锁定利率。
我愈发觉得现在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工作、退休时面临的境遇,和过去是完全不同的。
还拿过往的投资和养老逻辑看问题,会栽大跟头的。
第一代经历三个世纪的人
英国公共卫生学家埃德温查德威克曾经说过,正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一些传染性疾病已经得到了根除,人们得以不断延长预期寿命。
80后90后们很有可能,就是第一代活着经历三个世纪的人群。
18 世纪40年代,英国人的预期寿命也不过是二三十岁,但是到了今天已经增加到80岁以上。
中国人也是如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预期寿命只有39岁。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但是到了2020年国民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77岁。
从全球来看,人类的预期寿命在进入工业社会前只有35岁左右,近200年来却以每10年增加2~3岁的速度增长。
2015年各国平均预期寿命
人类从最初连病毒和细菌都不知道是何物,到现在雷帕霉素、二甲双胍,甚至应用3d打印器官……
相关阅读:你能活到120岁!最新的技术会让这成为现实
长寿只是个技术问题。
《百岁人生》一书介绍到,1997年出生的人有50%概率活到101-102岁;2007出生的孩子有50%概率活到104岁。
伴随长寿时代而来的就是老龄化社会。
在医疗资源发达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上海户籍中9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了13万,北京的90岁以上老人也在10万人左右。
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0%左右,也就是说每五个人里就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届时已是超级老龄社会,比美国快了50年。
资料来源:联合国《世界人口老龄化报告》
第一代无人养老的人
相比于父辈,80后90后对于养老需要付出5倍努力。
以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现在70多岁的老人为例:
这些40后们不仅政府的社会保障高,单位的员工福利也好,兄弟姐妹多,生孩子也多,每个家庭可能有5~6个孩子。
他们预期寿命70岁左右,工作40年,退休生活10年,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比例有5:1。
图源:《百岁人生》
所以40后们养老非常从容,可以按部就班地依靠家人、单位、国家,储蓄率只要求4.3%就可以了。
注:储蓄率算法详见《百岁人生》第二章财务篇
而出生在60年代现在50多岁的中年人呢:
他们正好赶上90年代下岗潮,政府的保障和单位福利都不如40后们;还有「只生一个好」的计生政策,每个家庭1~2个孩子。
60后们预期寿命在80岁左右,同样和40后一样工作40多年,退休生活却有20年:
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比例只有2:1了,少了一半准备的时间,储蓄率需要达到17.2%。
图源:《百岁人生》
而90后呢往往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往后却面临两个人养四个老人的情况。
他们未来大概率预期寿命都在90岁以上,甚至超过百岁。
至于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比例,不要说40后的5:1,连60后的2:1都没有,只有1:1,储蓄率需要达到31%……
图源:《百岁人生》
相比于父辈们,80后90后养老就显得无所依靠了:
一不能指望社保养老金兜底。
据社科院预计,2035年左右中国社保养老金累计结余将耗尽,意味着收支缺口要由财政等其他资源「补上」。
二不能指望员工福利。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我们的寿命比绝大多数公司甚至行业都要长。
三不能指望家人。
这代年轻人往往背着各种房贷、车贷、消费贷,面对国家催生的努力,也不想生孩子。
怎么看这届年轻人的财务安排,大多数人都避免不了老后破产。
相关阅读:老后破产:二三十年后的中国养老局面会是现在的日本?
第一代自己养老的人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将自己一生的财富平均到每一天消费,才能得到幸福最大值。
——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
根据相关资料,中国老百姓的保险及退休金只占金融资产配置的11%,而美国是30%。
制表:《投资时报》
这说明,面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庞大的人口老龄化,我们还没做好长寿时代的养老金融的准备。
如果像40后那样,预期寿命70岁左右,他们没必要牺牲自我生活的消费去做二三十年以上的配置。
但是当长寿和老龄化击碎以往的财务生命周期,我们需要养老金融的思维变革。
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银行存款、国债等无风险利率是不断下降。
这样一个长期的资产配置,最好的工具是复利和锁定利率,和时间做朋友。
关注的不只是短期内三年五年的利率高低,而是长达数十年甚至终身的变化。
相关阅读:不选被疯抢的国债,而选终身锁利的储蓄险,为什么?
现在很多父母为子女投保的年金险和增额寿险,就是这种资产工具。它承诺了一个锁定的利率,而且可以复利增值,滚雪球成「本金」的数倍。
比如某款年金险——
30岁的小智(男性)每年投保10万,连续投10年,从60岁开始可以每年领取13万5千元。
领到90岁,累积领取是418万。
此时退保还能领46万出来。总共是452万,约本金的4.5倍。
假如有幸活到100岁,这款年金险还能再给他提供135万的收入。
年金险可以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让人活到老领到老,无惧长寿风险。
而且越早做准备需要的「本金」或者说已交保费越少,越能够有较长的时间去进行很好的积累和货币时间价值。
如果是50岁的小双(男性),想像小智那样从60岁开始终身每年领取13万5千元,每年保费要翻一倍。
我们终将是第一代需要自己养老的人。
从个人来看青少年也是短暂,中老年才是人生常态,而人类社会终将是老人社会。
老龄化社会,长寿是诅咒还是礼物,在于你的准备。
用吴晓波说过的一句话结尾,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
需要其他规划或者协助理赔的朋友,也可以联系这个微信。
另外明天晚上八点,我打算在直播里介绍些关于理财和财务分析的技巧
欢迎扫码预约~
相关阅读,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于T博士
从博士到Top保险经纪人,我的经历和平台选择
名校博士生,为何转身卖保险?
一分钟带你了解T博士团队
规划和理念
当你挑保险时,你应该挑什么?
选择保险时,比性价比更重要的是这点!
国家608亿元巨资接管安邦保险,你如果读懂了,可以每年省30%保费
你眼中的小保险公司,其实牛到让人亮瞎眼!
知道这些真相后,你是否还会为保险公司的品牌溢价买单?
她家40多张保单,为何经济支柱还几乎是“裸奔”?
保险公司亏损,他家的保险还能买吗?
重疾险
买啥重疾险啊?只要做到这两点,就可以每年节省大笔保费
重疾险是为了有钱看病的吗?大错特错了!
有了300元保300万的医疗险,还需要重疾险吗?
万一罹患重疾,多少费用会让你放弃治疗?
拆解主流重疾险的“套路”(干货)
买重疾险,要不要选择带身故保障的?
来来来 ,带你读懂重疾险条款
寿险
如何用73万总保费,换取1000万身价?
意外险
有车族,你的意外险会让你大呼“意外”,你造吗?
买意外险,看这一篇就够了
养老金
回乡我看到两个老人不同的人生终局,才明白人性经不住考验
炒股25年,平均年化8%,竟然会破产?
我给老爸买的这份保险,可以让他在街坊邻居前一直夸耀
年金险
年金险七大功能超乎想象,你意识到时,可能最好的产品已错过
年金险是有钱人的专属?不,普通人更需要!
4.025%预定利率的产品,为何可能是薅保险公司羊毛?
4.8%利率的大额存单,竟然比不过这款年金险?
可以一直“收租”的“金融房子”
资产保全
他用可以买一家企业的钱,买了一份保单
数千万资产化为乌有,只因给儿女的婚嫁金给错了!
怎样的保险,可以抗婚变?
医疗险
同一家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知道内幕后,我为何选贵的?
明明是医保内的药,为啥医保报不了?从一则案例说起
高端医疗险比百万医疗险好在哪里?
健康告知
买保险时怎样健康告知,才最有利?
我把医保卡借父母用,凭啥就不能买保险了?
带病投保,熬过两年,保险公司就得赔?
理赔
保险公司只肯赔15万,我们怎么协助客户拿到30万?
保险公司明明可以拒赔,怎么帮客户顺利理赔?(两个真实案例)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戳这儿,选择保险定制服务,在保险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