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显示,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目前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
人口普查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有助于准确把握人口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从政策层面来看,对于国家制定和完善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于企业等其他社会单位来说,人口的年龄、性别、学历、地域分布等情况,决定着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因此把握人口大势对投资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人口普查数据又揭示出哪些行业的市场机会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呢?
养老产业
人口老龄化毫无疑问是本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出的最重要问题,早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之前,我国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就已经成为共识。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人,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占总人口比例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13.50%。
根据全国老龄工委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占GDP比例将达到33%,中国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根据来自艾瑞咨询的预计数据,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庞大的市场规模中,养老产业涉及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用品等众多领域。
(养老产业地图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养老相关企业大量增加。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4万余家养老相关企业,近年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逐年攀升,2020年新注册企业4.83万家,同比增长19%,今年前4月新注册1.7万家,同比增长65.5%。
然而在养老产业巨大市场潜力和迅猛发展表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目前国内养老相关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于需求,供给不足。
2)养老服务尤其是养老院行业由于缺乏成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多风险因素和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例如规范的管理制度、入住人员的安全责任、老年人就医的时效性需求、生活照料方面的及时服务等。
3)缺少成熟的运营标准。仍以商业养老院为例,据财智无界了解,当前市场上商业养老院数量众多但普遍不成规模,缺乏行业运营标准,而监管的缺失也增加了管理混乱、事故频发的风险。
4)行业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大品牌的成功案例。
5)现有企业的定位与主流需求的偏差。由于面向大多数群体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利润空间相对小,行业现有企业重点聚焦于高收入群体市场,这一点在养老地产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导致了当前高端市场趋于饱和,而对大众消费者资源供给不足的现状。
(2021年我国养老院情况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在养老产业趋于成熟以及当前面临诸多问题的背景下,财智无界总结了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随着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步入老年,他们消费理念先进,熟悉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对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因此,未来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将成为新趋势。
2)老年人对医疗保障有着更高的需求,而当前养老行业与医疗资源对接存在断层,未来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的需要,将是养老服务机构为之努力的方向。
3)标准化、精细化的运营,参考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养老机构运营现状,标准化、精细化、分级管理的服务和运营模式,是未来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必然趋势。
4)养老相关配套服务完善。随着老年人对休闲、娱乐、学习、保健护理、社交、价值认同等需求的变化,养老相关服务和产品的丰富化成为必然要求。
5)满足中等收入人群的普惠市场需求。2019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占比已达到40%,虽然相较于服务高收入人群的高端养老机构,大众市场养老有着利润空间小、发展缓慢的特征,但大众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仍然能够吸引企业入场。
6)随着养老金缺口扩大,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或将成为补充,为人们的晚年生活提供新的保障来源。
单身经济
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一大正面趋势表现在性别比的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男性占比51.24%,女性占比48.76%,全国男性比女性人数多出3490万人,这部分人可能将“注孤生”。
此外女性独立意识增强、传统家庭观念对女性的高要求、年轻一代对婚姻家庭责任的逃避倾向、高房价带来的经济压力等社会因素,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单身和独居的生活方式。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支撑起了万亿级的单身经济市场需求,且市场普遍预计未来我国的单身人口还将继续增长至4亿。
单身人群没有家庭和育儿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他们更热衷于为取悦自己和享受生活而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远远高于非单身人士。我们通过单身年轻的消费行为和偏好,可以看出趋势单身经济带来的商机。
1)独居年轻人可能几个月都不会去一次大超市,却可以一天去好几趟便利店。大型商超依然以满足家庭单位的集中采购为主,量大价优是其主要的销售策略,而便利店因具备距离、便捷程度、更适宜满足单人需要的特点等方面的优势,更容易赢得“空巢青年”们的青睐。
2)有心脱单,无力社交。据珍爱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单身人士中有约85%的男性和81%的女性对婚姻有焦虑感,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着强烈的婚恋需求。
而由于年轻人普遍的“社恐”标签、圈子小、工作忙碌、不愿意参加相亲甚至社交活动等原因,这些人脱单无门。基于这种状况,婚恋市场依然大有可为,而近年来类似于“Soul”这样的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这一点。
3)寄情宠物。宠物不仅能带给独居人士治愈感和陪伴,还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数据显示国内80后、90后养宠物人群占比超过70%,而他们当中以单身居多。
单身人士为陪伴自己的“毛孩子”消费更是毫不吝啬,这培育起了整个宠物产业链中包括宠物食品、用品、医疗、服务、培训、殡仪馆等各种类型的千亿级消费市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消费规模已达到2024亿元,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宠物经济已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户家居
家庭规模的变小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中的关键趋势之一,已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4.94亿户,每户平均人口数量2.62人,这意味着一人户数量上升明显。
结婚和生育意愿下降、性别比例不平衡、老年人口家庭占比上升等因素都是导致每户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家庭人口数量变少加之高房价加持,小户型家装和小型家居用品领域近几年热度上升。
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新居住消费需求调查报告,以北京、上海等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城市购房的套均成交面积在80平以下,小户型成为主力成交户型。
房价的上涨使得过去主要作投资之用的小户型房逐渐成为住宅选择,而网易家居数据显示,选择小户型的购房者反而在房屋装修上的投入比重逐年增加,这些趋势为小户型装修带来发展商机。
不同于大面积住宅,小户型房的装修更加注重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储物功能,创新的折叠式家居设计、智能化的空间利用成为主要特点。众多知名家装品牌商均已推出“合理利用小户型空间”的产品。
(提升小户型空间利用率的家装设计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
为满足小家庭规模、小住房面积的特征,家具、厨具、电器等企业应设计满足小户型、1-2人生活需求的小容量、省空间的产品,如小型厨具、迷你家电等。例如厨房家装品牌火星人今年新发布的产品系列,就主打更小户型的窄尺寸厨房集成灶。
少儿教育
本次人口普查中0-14岁人口2.5亿,占总人口数量比重17.95%,较2010年增长了1.35%,该增长主要系近年来放开二胎政策后带来的出生人口短期内增长较多。
2.5亿0-14岁人口蕴含着庞大的市场,加之0-14岁人群的父母主要为80、90后,随着育儿理念的变化,更加注重“优育”,在教育、娱乐、兴趣特长培养乃至日常消费方面都有更高的投入。
3-14岁人群为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主要消费者,少儿素质教育领域包含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体能/球类等体育教育、编程/科学等科创教育、思维启蒙/情商等素养教育、营地/游学等研学教育。拥有众多的细分领域和分散的市场,是当前少儿素质教育行业的一大主要特征。
据艾瑞咨询数据,2020年我国少儿素质教育市场的营业收入规模突破4200亿元。国家鼓励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家长的“育儿焦虑”加深,更助推了少儿素质教育赛道的崛起,未来少儿素质教育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商业模式 图片来源:艾瑞咨询)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少儿素质教育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在产品服务方面,教学质量缺乏标准,尤其是下沉市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此外相比学校教育有着严格的准入标准,素质教育机构的入行门槛较低,产品设计趋于同质化。
在运营管理方面,经营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流程规范化程度较低,这些都对少儿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成果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素质教育之外,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少儿教学辅导教育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教学辅导教育相对于素质教育行业运营更加标准化,也引入了大量来自学校的高质量教师资源,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因此虽然教学辅导类教育行业需求弹性小,但进入市场的壁垒和竞争难度都相对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全社会对人口发展趋势的普遍预测,随着育龄妇女数量的下降、生育政策放开的红利消失、社会生育意愿的普遍降低,少儿市场的消费者数量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保持稳定之后,可能会面临下滑的风险。相关企业应当在市场需求拐点来临之前,对经营战略布局做出调整。
教育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本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2.18亿人,占比高达15.5%,较六普时的8.7%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高等教育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消费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为人们带来获取更高收入水平的机会,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的品质和追求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相比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人群更注重享受消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可能更加注重学习等发展性消费且热衷于投资。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张、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的进步,未来我国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群占比还会进一步上升,社会消费中休闲娱乐、职业教育等学习发展、兴趣培养、养生保健、运动健身等领域占比会进一步增加。
最后,人口是关系着国家大计和消费结构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而言,人口相关数据为企业战略、资本投向、产品设计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意义。
对个人而言,了解人口数据中潜在的商业机会、现状和前景,为我们的职业选择、定居城市选择以及更好地理解政策和大势奠定了基础。这便是我们支持、关注和分析人口普查这一重要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