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河北91岁老人留遗书“哭着来,笑着走”,捐出了遗体和所有积蓄
2021-02-24 12:09  浏览:547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有用的器官,咱就捐了,没用的,烧了之后,随便把骨灰撒个地儿就行”,这是沧州91岁老人苏洪刚最后的嘱托。

2月21日,苏洪刚不幸逝世。按照苏洪刚生前的遗愿,他所在的泊头市中心敬老院将老人的遗体捐献给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用于医学研究,同时,将老人全部积蓄7090元钱捐给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一生孑然一身,没结婚也没儿女

苏洪刚出生在泊头市王武镇建昌店村,父母去世得早,家里很穷,经常缺衣少食。长大后,苏洪刚在当地一家砖窑厂打工,养活自己。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苏洪刚一生孑然一身,没有结过婚,膝下更没有子女。

上年纪后,没了劳动能力,而且无子女赡养,当地相关部门将苏洪刚安置到泊头市中心敬老院生活。

老人在敬老院衣食无忧,相关部门每个月会固定向他发放补助金。平时,苏洪刚省吃俭用,把这些补助金攒下来,几乎从未给自己买过什么东西。


爱人人士去敬老院慰问老人

为人善良,经常向他人伸出援手

泊头市中心敬老院院长王永刚告诉河北青年报记者,苏洪刚留给他最深的印象便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因为为人厚道,脾气也好,苏洪刚跟其他老人相处得很好。不管是对身边的老人,还是对工作人员,苏洪刚都真诚相待。有时候,爱心人士给敬老院老人送来慰问品,比如牛奶和蛋糕等,苏洪刚都舍不得吃,经常省下来分给其他老人。

泊头市中心敬老院工作人员邢丽萍告诉河北青年报记者,老人平时特别和蔼,也特别让人心疼。老人对待工作人员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说说笑笑,工作人员也很喜欢这位每天都乐呵呵的爷爷,只要有时间总会找他唠几句。

虽然自己这一生吃了不少苦,苏洪刚却看不得别人受苦。2016年,苏洪刚得知一个小女孩身患白血病的消息后,很是心疼,当即带着自己积攒的1000多块钱,找到了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请求他们把钱捐给了患病的小女孩。


得知可以捐献遗体,他丝毫没有犹豫

除了读书和看报,苏洪刚没有其他的爱好。虽然识字不多,但他很虚心,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都会找身边的人请教。

2013年,苏洪刚在看报纸的时候,无意中得知,人去世后可以捐献遗体。长期受到社会各界关爱的苏洪刚动了心,也想在去世后捐献遗体,给社会做贡献。咨询过相关人士后,当年12月,苏洪刚填写了遗体捐赠登记表。

在苏洪刚的影响和感召下,泊头市中心敬老院另一位老人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几年后,这位老人不幸去世,按照生前遗愿捐献了遗体。


7年前写下遗书,决定去世后捐献全部积蓄

2014年,苏洪刚自觉年纪越来越大,便写下遗书,决定去世后捐献全部积蓄。苏洪刚在遗书中写道:“我死之后可能剩几块钱,请把它交给红十字会和医学院,给那医德最好、最穷的学员,希望大家照办,谢谢大家了,别的不多求了。哭着来,笑着走。”

王永刚告诉河北青年报记者,老人之所以想把积蓄捐给医学院的学生,是因为老人一直很关注中国医学的发展。老人曾告诉他,如果有更多医术精湛的医生,那么受病痛折磨的病患会少很多,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身体日渐衰弱,仍不忘捐赠之事

2020年底,上了年纪的苏洪刚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走路愈加蹒跚。

虽然思维没之前那么敏捷,但苏洪刚念念不忘的是去世后捐献遗体和积蓄的事。见到王永刚的时候,老人总会再次嘱托,一定要替自己完成遗愿:“有用的器官,咱就捐了,没用的,烧了之后,随便把骨灰撒个地儿就行。”

2月21日,老人走路的时候不慎摔倒,养老院的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没想到还没到医院,苏洪刚便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


在追思会上,大家向苏洪刚老人的遗体深深鞠躬,做最后的道别。追思会结束后,苏洪刚老人的遗体被运送到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部,用于医学研究。

同时,遵照苏洪刚生前的嘱托,王永刚将老人生前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7090元钱捐给了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虽然,苏洪刚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平凡的一生却闪耀出不平凡的光彩。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春锐

■供图/泊头市中心敬老院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布人:435d****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