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老人是没有养老保险待遇的。
2009年,推行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实施,数千年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养老金,截至目前,农村60岁以上老人也可以每月领到100-200元左右的养老金了。
从现状看,虽说农村老人有了自己的养老保险金,但大部分地区仍然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孝道来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近年来,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民养老问题令人堪忧!
这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农民养老问题提到: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国家对于农民养老问题十分重视,这不仅是亿万农民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专家表示:目前不宜提高农民养老金最低标准
在全民学习“一号文件”精神,关注农民养老问题之际,我们在网上看到一则标题为《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目前不宜提高农民养老金最低标准》这样的文章,引起网友的热议。
文章中提到一位农业专家的观点:乡村振兴要求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其实现路径存在争议。他并不认同在每个行政村都配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做法,而是建议让农民就近在城市享受公共服务,这便要求大力发展小城市。目前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均等化仍不现实。虽然农民养老问题一直缺乏保障,但目前也不宜随便提高农村养老金最低标准,因为对于财政而言,提高7亿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养老金水平存在很大压力,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目前不宜提高农民养老金最低标准。
这位专家的观点引发争议,这位专家针对“一号文件”中“农村消费”这一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提到了农民养老问题,表示目前而言不宜提高农民养老金最低标准。
我也不敢妄加评论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我只知道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还奋战在一亩三分地里,还可以看到60岁以上老人背上行囊外出务工的,更可以看到一个个孤寡老人留守村庄无人照料的。相比城市退休职工那种跳广场舞、外出旅游的生活,好像差得太多。
当然我也知道农民人数较多,对于养老金是否能涨关系到很多层面的东西,但这位专家的话好像总给人以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记得在2020的两会上,王学坤委员提出了让65岁以上农民能够“洗脚上田,老有所养”,提出“农民退休制度”建议。
不管他的提议能否实施,但一位委员在两会上为农民发声,就让农民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感与存在感!然而相比这个“目前不宜提高农民养老金最低标准”的说法,着实是让农民有些寒心!
作为农民出身,我亲眼看到农村的这些老人老无所依,看到他们为了几块钱而拖着疲惫的身体奋战,看到了农村那一排排含着期盼目光的扎堆老人,心痛!
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是乡村振兴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关键是钱,城里人有比工资更高的退休金保障,而对于无劳动能力且没有退休金的农民也只能依靠下一代的资助,但随着农民逐渐外出务工,赡养老人问题又变得十分困难。
亿万农民数量庞大,我知道养老金标准不能随意变动,在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养老问题会相应得到进一步解决,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农民也很理解。但有些话语我们听了总觉得有些气愤。
可能是农民出身的原因,我去过很多农村关注过很多老人,很喜欢和老人们坐一起听他们说说过去,很享受他们那种慈祥和温和的感觉,跟老人们聊天很舒服。但看到他们为了省钱经常吃的挂面,看到没有子女在身边打理而乱糟糟的房间,看到老人们满不在乎的表象,反而觉得好心疼。
农村老龄化严重,农民养老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呼吁各界人士多为农村老人发声,呼吁子女们常回家看看老人,让老人在幸福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