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65岁,每月退休金4000,存款50万,儿媳找她借钱,她不借。她把50万全部借给女婿买商铺。后来杨女士病了,女婿不管,等她出院后,直接把她送进了养老院。
不管儿子,讨好女婿
杨女士有一儿一女。儿子结婚,杨女士啥也没管。儿媳妇没要一分彩礼,人家嫁过来完全是凭着一片真爱。
儿媳生了孩子后,还是租房住,夫妻俩工资不高,靠攒钱买房有点难。儿子知道老娘有存款,和儿媳一起来找她借钱。
杨女士说她不管他们的事,有钱就买,没钱就不买,她的钱要养老。
可是,前不久女儿要买商铺,杨女士马上将自己所有存款,借给女儿。杨女士亲自上门,亲手把这50万送到女儿女婿跟前。
指望女婿养老
女儿嫁了一个做生意的人,每次回来都带很多东西,有时过年还把陈女士接去吃年夜饭,小车接,小车送,接送到位。
杨女士回来就夸,女婿家那年夜饭相当的豪,在高档的酒店里吃。满满的一大圆桌,啥都有,鲍鱼海参鱼翅……这都托女儿的福,嫁了一个有钱的婆家。
看来婆家有实力,娘家都高看一眼。正如娘家有实力,婆家都重看一些。
杨女士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儿子这边,要啥没啥,儿媳家里条件也不好。小俩口甘于平淡简单的日子,能把自己过好都不错了,靠他们养老指望不了。
女儿联系养老院,老人如意算盘落空
所以,杨女士常以女儿嫁了一个有钱的婆家为荣,她巴结女儿,讨好女婿,那桌上的山珍海味,富丽堂皇的酒店,不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指望着某一天能得到他们的帮助。
可是女婿一家是做生意的,商人,本着利益最大化,人情来往肯定优先衡量对自己有没有利。以前看在杨女士50万资助买商铺的情况下,女儿女婿还是很乐意接受她。
但是对于给她养老来说,商人的算盘就打得啪啪响,纯支出,无收入,巨不划算!就算女儿有心赡养,可女婿是一口拒绝的。
杨女士的想法落空了,在充满算计的女婿一家面前,自己不仅钱打了水漂,人也没人管。女儿倒是好心联系了一家养老院。
杨女士后悔了
杨女士不想去,一气之下得了病,在医院住了几天,儿媳也不去看他,只有儿子送了两碗饭。冷着脸来,冷着脸走。女儿女婿一天都没有来看过她,说是做生意忙得走不开。
杨女士有点后悔,直到现在才明白。不管怎么样,儿子还是儿子,终究是自家人。而女儿是嫁出去的,心怎么可能还在娘家。
出院后,杨女士想在儿子家住,儿媳说,你也没有帮我带过一天孩子,我倒不是不想给你养老,我这能力有限,到现在房子都还没着落呢。
杨女士叹了口气,很无奈地搬去养老院。
八度有话说
杨女士拿着自己一生的积蓄,主动去讨好有出息的女儿女婿,以为有一天自己老了能有个落脚处,能有人养老。
但其实子女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也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小世界。无论子女们有没有出息,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少打扰,少添麻烦。
对父母都有要求,有期待。有能力对他们付出,才会对父母好。
子女们都很现实,都希望父母对自己的小家庭,有帮助有所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一个一无所有,又没有能力的老人,在子女眼里,这都是不受欢迎的。
当一个人老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就越来越低,尤其是一些,无存款无房产的老年人,很多年轻人都不感恩的觉得没有利用价值是个累赘 ,不想住在一起被拖累。
杨女士就面临着这样的现实。
无论是家境好的女儿女婿,还是穷苦潦倒的儿子儿媳,其实他们都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对于杨女士有能力帮助他们过更好的日子,笑脸欢迎,那如果没有油水可捞,那只能是嫌恶无比,怕麻烦自己。
所以老年人,想要在老年生活多一些保障,就要为自己攒一笔积蓄。
因为生活中要处处用到钱,钱能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钱能解决柴米油盐,钱能是老年生活的基本,也是安享晚年的底气。
有积蓄的老人,一定要握住自己的口袋,牢牢稳住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与其去讨好子女们,不如为自己多着想。
人老了以后,靠子女都不如靠自己。杨女士这儿有退休金。而且辛苦拼搏一辈子,也为自己积攒了不少财富,可是机关算尽终成空。
现在杨女士要想安稳地度过晚年,需要重新好好打理规划自己的钱财:
1、要求女儿返还50万养老金,出示有证据的借条。
2、把自己的退休金3分之2交给儿子儿媳。
3、安心地呆在养老院,用自己的退休金,在养老院养老。
人老了,上了年纪,最终会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亲人的照顾。
可无论老人有没有退休金,有没有财产,只要尽心尽力地把子女抚养成人,尽到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那么子女也应尽职尽力,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做到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法则。
你们怎么看杨女士拿钱给女婿买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