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巨大需求和国家政策推动下,康养产业成为业界关注的新蓝海。近期,大型央企更是接连出手,开始加快了在康养产业的布局步伐,康养产业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新焦点。
康养产业,这个被誉为市场规模超过房地产的朝阳产业,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身处其中的中小企业该如何差异化发展?
央企入局或加速产业资源集聚
有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老年产业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产业远景可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支柱之一。
7月10日,中康养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康养”)举行了揭牌仪式。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由中国诚通、铁建地产、中国国药三家中央企业与大家保险联合发起成立。一时间“康养国家队”的新闻瞬间刷爆了康养圈。
据了解,中康养推动培训疗养机构等闲置资产盘活利用、转型发展普惠性养老为核心,重点投资布局医养结合、康养旅居、康复保健、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改造及运营;同时,专注于医疗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智慧养老、辅具用具等康养产业链的新型成长企业的孵化培育;另外,为康养产业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顾问服务,通过推动资源互补和生态协同,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康养投资品牌。
中康养的四家股东,可谓都是“来头不小”。均是养老资产、开发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等产业链细分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养老领域投资回报周期长,需要大型央企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央企的品牌背书和综合竞争力,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康养产业各要素的集聚,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体系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在垂直细分领域建立品牌壁垒
事实上,最近几年,包括华润、国投、中国诚通等中央企业接连出手,均在加速布局健康养老产业。早在2016年12月,华润置地就与沈阳市铁西区政府首批合作2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2018年3月,国投在北京、广州城市核心区布局的养老机构开业运营,可提供养老床位近650张;2019年2月22日,中国诚通所属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中央企业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央企布局康养的步伐也在加快。
然而,除了备受关注的央企外,康养领域还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份,全国康养企业总数多达240余万家,其中,80%的为注册资金及年营业规模皆在百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无论是资源还是规模上都和央企不具有可比性。如何差异化发展并快速的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挑战。
“康养产业的发展重在产业的融合,产业链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养老领域,也正在经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过渡的特殊时期,既是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细分领域,在垂直领域站稳脚并逐渐形成品牌竞争壁垒。”易康养创始人兼CEO宋首屹表示。
据悉,现在很多业内的中小企业最核心的挑战,一方面是市场拓客成本高,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能力普遍偏弱。尤其是在智慧康养领域,有大量的优质产品并没有和康养场景精准连接,因此并没有被业界和公众所熟知。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定要善于整合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的品牌,将服务优势、技术优势等转化为品牌优势,进一步增强在垂直领域的话语权。无论是小型的康养机构还是高科技类型的智慧康养企业,目前普遍缺乏优质的营销内容和精准的拓客渠道。”宋首屹表示。
据悉,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康养领域的企业服务平台,易康养于近日正式发布了2.0安卓版客户端。针对中小企业在品牌传播以及市场拓展方面的共性挑战,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包括“传播管家”“星品牌”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企业入驻后不仅可以线上发布企业推文进行移动端的品牌营销,同时还可以与业内上下游企业建立连接,实现精准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