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23年来,在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群众的心里,她是社区患病儿童的“姥姥”、下岗职工的“姐姐”、孤寡老人的“女儿”。
她,就是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刘娟。6月15日,刘娟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外记者会上讲述有关于她的“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故事。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徐想 摄)
刘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城乡最美社区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鞍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说句心里话,我在社区里有多少个姐妹、有多少个孩子,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刘娟告诉记者,23年前她刚到社区的时候,灵西社区可以说是“七多”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重点人群多、拾荒者更多。为了尽快地掌握社区居民情况,她用六百个小纸条敲开了每家每户的门。
当刘娟发现有那么多的老人需要照顾,有那么多的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就业,还有那么多的残疾儿童需要关爱,她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也是从那时候起,刘娟就有了这些特殊的“亲戚”。
“当时也有很多人劝我,你要帮就帮那些知恩图报、有出息的人。帮孤寡老人,没有人回报你;管智障孩子,没法感恩。”刘娟回忆起最初的选择,她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没有选择性的,否则就不叫全心全意。”
刘娟告诉记者,2009年1月8日,灵西社区有个名叫刘百惠的8岁小女孩,她被沈阳医大确诊为脑主干瘤,情况十分危急。“她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当时父亲下岗,家庭生活处于困境加困境的时候。那时候我就想,我得管,因为我是社区大家庭的‘家长’,我们是一家人,我不管谁管?”
刘娟随即组织居民进行了募捐,仅仅两个小时,募捐了4.1万元,但是刘百惠的医药费用需要十万多块钱。当天晚上刘娟跟家里人商量,希望能把儿子结婚的钱拿出5万元,让刘百惠先治病。“当时家人极力反对,但是我依然决定从儿子的结婚钱中拿出5万块钱,让小百惠成功在北京三博医院做了脑瘤摘除手术。”令刘娟欣慰的是,小百惠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她也亲切地叫她一声“姥姥”。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灵西社区已经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生活、更便利地生活,如今灵西社区建了很多很多的“家”。“养老的有‘易托家’‘易和家’‘易乐家’;托幼的有‘育幼家’‘育婴家’‘育佳家’;便民的有‘易康家’(诊所),‘易泉家’(浴池),‘易香家’(社区大食堂)。”刘娟一一细数着灵西社区的便民生活,她认为,灵西社区真正让老百姓实现了“十分钟生活服务圈”,也让社区的老百姓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能够快乐、美满、幸福地生活。
谈到23年来在社区工作最大的收获,刘娟说就是社区环境变美了、治安变好了、社区居民笑得更多了,“特别是残疾孩子能够在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这些孩子有结婚的,有走上各自岗位的,还有的在养老院帮忙分饭、打扫卫生、开门等工作。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这是我最欣慰的,也是最高兴的,也是我在社区工作23年来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