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里面,经常会有一些老去的农民,为了让自己变得有用,让自己还能为家做贡献,就算是60多岁了,也还奋斗在各个岗位上。
而社区的清洁工队伍里面,就有很多这种老人,他们无非就是想多赚点钱,给子女给自己给家庭带来一些东西,给子女减轻一下生活负担。
但面对父母这么努力地工作,用自己的余生为子女做微薄的贡献,很多农村的子女,却在心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认为这是给自己丢脸。
在江苏,就有这么个老人,靠自己双手靠自己努力靠自己省吃俭用,攒下了一笔钱,想要投奔儿子养老,却不想,被赶出门了。
江苏清洁工找儿子养老被拒
在江苏,有位陶先生,60多岁了,从小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农村里面,虽然村里的整体经济一般,却还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
陶先生相亲结婚后,妻子生下了两个儿子,在那个时候,已经达到幸福家庭的标准了,可天有不测风云,陶先生的妻子,染病去世,留下了陶先生和两个儿子。
那个时候大家都建议陶先生称自己还年轻,给孩子找个后妈,一方面可以照顾孩子,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在外面工作。
陶先生思前想后之后,还是决定自己养育这两个孩子,因为他看到有些农村家庭,因为给孩子找了后妈,后妈对孩子各种虐待的,最后一家人都过不好,陶先生的愿望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行。
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又是单亲家庭,所以陶先生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一边是超负荷的工作,一边是教育儿子,让儿子有饭吃,有书读,就这样将两孩子拉扯大了,又用自己的所有积蓄,给两孩子盖了房子,娶了媳妇,准备聘礼,可以说陶先生就是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子。
当看着自己两个儿子结婚,看着孙子健健康康地降临,陶先生开心的不得了,但由于两个儿子都搬出去住了,面对渐渐老去的陶先生,两个儿子就装成不知道一样,各过各的,也没有谁给一个态度说怎么赡养老去的父亲。
面对两个儿子这样模棱两可的态度,陶先生也很伤心,想着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也给家里减轻负担,同时给自己有一点生活费,就这样省吃俭用的当起了清洁工,顺便捡瓶子去卖,每天还是可以卖够自己的吃饭钱。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记忆衰退的陶先生也记不清了,每天就起早贪黑机械式的外出工作,然后吃饭然后再回家休息睡觉,日复一日的坚持了好多年。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儿子也因为工作的原因,到城市买了自己的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
陶先生在一天看到有一个人间,四世同堂,高高兴兴的样子,自己很是羡慕,这个时候陶先生才想起来,自己不是有孙子嘛,不也好多年没见了,要自己也能够在余生和孙子孙女这样幸幸福福的生活,那该多好啊。
有了想法,就有行动,陶先生辞去了自己清洁工的工作,只身来到了两儿子工作的城市,虽然内心充满美好的憧憬,但陶先生还是有些紧张的,毕竟很多年没见了,孙子还记得自己吗?
所以陶先生给自己租了个房间,算是过度一下,也平复一下内心的波澜,陶先生已经很久没这么紧张过了。
当陶先生觉得准备完成了的时候,找了个时间,来到了大儿子的房子。但还没能够进去到房间,就被大儿子赶出来了,原因是陶先生多年的省吃俭用,穿着这些都是邋里邋遢的一团糟,大儿子看到了觉得是丢自己的人,不给进去。
陶先生讲了好久,都不行,只好只身回到了自己租的房间。
然后又去小儿子那边去,去之前还给自己挑了两件好久都舍不得穿的衣服,起码看上去不是那么邋遢了,还在外面的水果摊买了水果,就这样提着过去。
小儿子看着自己父亲突然的到来,很是诧异,但看着父亲穿得还算整齐,也就收拾了一个房间出来给父亲居住,也算是开始尽到自己的责任了。
但很多东西不能看表面,陶先生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的清洁工,生活上过得结结巴巴的,早就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来到小儿子这里,虽然小儿子答应给自己住几天了,但小儿子还是看不惯自己的生活方式,认为陶先生的形象配不上自己清洁干净的房子,也就找了个借口,让陶先生自己离开,至于离开之后去哪里,那小儿子这边就管不到了。
陶先生想来想去,这个城市,虽然有自己两个儿子在,但却不是自己的终点,只好收拾东西,再次只身踏上了回农村老家的归途了。
从此以后,陶先生就再也没和自己两个儿子见过面,也没和孙子见过面。
在陶先生的旅途中,两个儿子终究只是一个过场,而终点,还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农村老家。
父亲去世,两儿子回家争财产
陶先生闷闷不乐地回到了老家,因为自己两个儿子的态度,患上了抑郁症,之后不甘折磨,陶先生离开了人世。
在感觉到自己时间快到了的时候,陶先生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将自己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攒的21万,全部烧毁。
陶先生一辈子没有给谁带来过麻烦,死后也不想给谁带来麻烦,自己穿上了寿衣,去世了。
在陶先生被送到火葬场的时候,两个儿子才急急忙忙地赶回来,知道自己父亲已经过世了,在火葬场的催促下,极不情愿地签字,然后支付了相关费用。
人总要在烈火中,才能得到升华,当陶先生的骨灰被送出来之后,火葬场的人也给两个儿子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情,在老人的寿衣里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百元大钞,大概有21万左右,当工作人员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全部跟随着老人灰飞烟灭。
往事如烟,大半辈子的努力,就这么没了。
讽刺的是两个儿子还在为了老人的财产进行着争夺,就生怕自己少拿了一点,却不知这一切都在老人的计算之中,他们注定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写在最后
其实这个事情,很无奈,很讽刺。
陶先生说白了,就像个拾荒老人一样,在社会的最底层卑微地活着,只为了能够赚一些钱,给儿子减少一些负担,却不想,两个儿子的态度让他心寒。
21万,这是老人大半辈子的积蓄,省吃俭用的积蓄,说不要就不要,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谁都很心痛,谁都想让这些钱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但偏偏自己儿子不孝顺,最后陶先生才选择了这么个结局。
这个结局对于陶先生来说,无所谓了,反正自己也用不完了,有没有都无所谓了,而对于两儿子来说,却是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但因为儿子自己的问题,陶先生宁可让这些钱跟着自己走也不愿意给自己儿子,说明陶先生的内心,已经对这两个儿子彻底死心了。
其实在我国的农村里面,很多人都做着养子防老这样的美梦,但梦终究是梦,想想看有多少老人的梦被活生生的现实打碎了。
曾经的农村,每家一个老房子,归父母所有,到了子女这一代,大多都出去买房或者盖房了,继续跟随着父母住老房子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养子防老,还可靠吗?
至少很难了,作为父母的,想要养老,只能是自己过去求儿子那边,让儿子同意自己过来养老才行。
好不容易儿子同意了,但在这个家庭里面,有多少老人住的舒服?即便是自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牵扯,儿子儿媳还是会有很多理由看自己不顺眼,婆媳关系相当紧张。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老人都会这样想吧:这样的家庭还不如自己的老房子住的舒服。
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人,住不惯城市里面的大房子,只能卑微地回到了自己的老房子去了。
那么作为农村老人,如何养老呢?
1、年轻时候多锻炼身体,好的身体,可以减少自己患病的概率,同时让自己看上去精壮一些;
2、尽量不要到儿子家里养老吧,因为这始终不是自己的家,尽管自己如何卑微的生活,总会有矛盾,这个时候碰到心地好的儿媳妇还好,要碰到性格强势的儿媳妇,早就开骂了,所以为了自己能够有心安的晚年,尽量不要去儿子家去吧;
3、晚年生活,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子女做些事情吧,很多时候,你帮儿子儿媳做了很多事情,儿子儿媳不一定记在心里,但要你什么都不做,儿媳会记恨你一辈子的;
4、晚年生活,养的是内心,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方面真的没那么多要求的,你不能指望一个老人每天吃着上百块钱的大餐,他也吃不下去,所以晚年生活,自己内心快乐才是最主要的,别的那些有的没的,其实不是那么重要。
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农村里面,偏心的父母很多,但父母对于子女的爱,那是不可知否的,作为子女的,不管如何,赡养父母,那是我们的责任,这才是中国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