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伟向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的一封信中介绍了当时一些海外华人的情况,中间有这么一句话:“海外华人科学家不少,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是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那杨振宁和李政道。他们虽然身在海外,却无时不刻在关心中国的发展,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气愤的退场,以示抗议。”
2019年,杨振宁还获得了“求是终身成就奖”,从1994至2019年,获得“求是终身成就奖”的只有2位,分别是求是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和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
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这么说:
“杨振宁先生是我父亲最敬重的科学家,是我的半师半友。我还是他的‘粉丝’。"
“求是终身成就奖”的评奖标准:
第一,无可争议的学术成就。
第二,高山仰止的科学精神。
第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杨振宁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他在物理界创造了8项奇迹:
(1)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提出该理论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二人是以中国籍获此殊荣。
(2)著名的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杨-米尔斯(Yang-Mills)理论,这是杨振宁目前最伟大的成就,同时也是当代前沿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杨振宁因此跻身于“20世纪理论物理学家”的前十位后面会介绍原因。
(3)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非对角长程序,这凝聚了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这是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l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是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一个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有人说杨振宁虽然在学术界有着重大贡献,但是他前半生都是为美 国服务,而老了,却回到祖国来养老,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说那种话的人,要不就是没脑子,人云亦云,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其实杨振宁早在美国时,就一直默默为中国做贡献。
1978年3月,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不断提议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建了首期少年班。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还设立了CEEC奖金,亲自从美国和香港募集了一定的资金,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一年或者是做访问学者,由此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得到了深造。
1983年12月28日,杨振宁曾经提出了一条有建设性的建议:“搞软件15—18岁较有利。”在他的倡导下,科大少年班设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
1983年,杨振宁在香港发起创立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一共资助金额2000多万元港币,由此投入了基础研究项目数百个,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青年学者 。
1984到1986年,杨振宁亲自倡议下,陆续成立了三个奖项: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由此更好地鼓励青年人投入科学研究。
1992年,杨振宁亲自拿出2万美金,在南开召开了一次颇具规格的国际会议,由此令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先进科技技术,同时也加大了中外技术交流。
1997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建议并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他慷慨捐出自己的工资,用于引进人才和培养学生。
2003年底,杨振宁回北京定居,并且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志带回了国家。
中科院周光召院长说:杨振宁为中国至少培养了10个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个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说:杨振宁将清华三个物理研究领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
所以说,杨振宁不仅在物理界和科学界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以及崇高的地位,那么他的内心亦是热诚而坦荡无私的。
所以无论网上有多少攻击他的文章,他都是淡然面对,因为他知道有的事情无需多加解释,心底无私天地宽。
那么杨振宁先生为什么会在物理界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因为他的数学根基特别扎实。
这得益于他身边的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父亲,杨振宁父亲杨武之就是一个数学家,是中国第一位因数论研究获得博士的学者。
杨振宁说: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振宁从小热爱数学,他经常在父亲的书架上翻看一些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杨振宁从小就深深迷上了数学,纯粹是兴趣使然。
另一个人就是他的恩师刘薰宇。
刘薰宇先生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杨振宁现在还清楚记得,自己就是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可能有的人看过这个智力测验题。它是把一个盒子分成16个正方形格子,其中15个格子各填上一个方块,一个是空的。
你可以来回移动这些方块。这些方块开始是杂乱无章的,要求你把它们移动成某一特殊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难题。
可以说,杨振宁就是被这样的数学谜题给吸引了,激发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以后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刘薰宇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跟教育家,事实上,他跟杨振宁的父亲还是同学。
刘薰宇非常擅长进行数学教育,中国那个年代的科学大师基本上都受过他的影响。
我给侄子买了刘薰宇的书,这套书一共有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
刘熏宇化身马先生,讲解了一百多道题,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数学趣味》
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
这一册就比较难,讲述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我家的侄子虽然才上六年级,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比如中国有一位数学家叫谷超豪。他就说:记得看了刘熏宇的《数学的园地》,其中有一段讲述了微积分思想,从什么是速度讲起。当时我自以为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的速度概念要用微积分才能深入了解,于是对数学愈发地感兴趣了。”
可见,一本好的数学书能够让孩子爱上数学。
刘薰宇简直就是科学家里的段子手,他把难懂晦涩的函数知识全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段子。难怪侄儿子一天到晚捧着这本书看个不停。
这个书合适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为他们的自学教材。让他们能够自我学习。
因为是中国数学家写的,所以里面有很多中国的数学妙题。
比如什么是“八仙过海”和“韩信点兵”?
所以,大家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看看这本激励了世界最牛物理学家的数学启蒙书。
暑假快来了,与其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去上各种补习班,不如尝试用这套书来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理科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当孩子有了学习兴趣,还怕将来考不上好的学校吗?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面的链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