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物种,大家都相互聚集起来,抱团取暖,这就是大的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也有这样的人,长期不与别人交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会有这样的人吗?
有,而且很多。
我认为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这种情况,老了之后,没什么朋友,也很少和别人说话,就自己活着,日复一日地活着,没有什么目标。
这样的人,时间长了会怎样?
到村子里面走一圈就知道了,很多老人,憋坏了,就容易作妖,很多农村老人都是这样的情况。
老年人很少有朋友
老年人,很少有朋友,这就是现实,在城市里面还好点,自己有些钱,有房子可以住着,至少不会被赶出家门,农村就不一样了,要钱没钱,房子也是子女住着,自己的老年生活怎么个过法还得看子女的脸色。
我们村里,有个80多岁的老奶奶,大概姓徐吧,丈夫在20年前就走了,那个时候子女也都结婚生子了,老房子自然而然的是大儿子住着,后面扩建了,将原来的土基房变成现在的两层半小楼房,房间也够住了,而女儿虽然嫁出去了,也会时不时的回家来看看。
虽然住着新房子了,徐奶奶从丈夫去世之后,没什么朋友,一直过得不踏实,没有安全感,也找不到说话的人,久而久之,在村里,大家都知道徐奶奶很喜欢作妖,时不时的闹出点动静来。
记得有一次,也是我的亲身经历,村里有邻居结婚,我们都去了,因为去得晚,随便找了个桌子坐着就了,这时候徐奶奶也来了,随便吃了两口,就给我讲,说那个她爱吃的菜要没了,让我去厨房看看还有没有,顺便给厨师讲盐放少了,多放点。
我也没注意,毕竟老人这么一说,我也就去了,结果到了厨房一看,菜没多少了,毕竟都快收尾了,碰到主家的人,顺便讲了下徐奶奶的要求,说是盐放少了,之后主家赶紧添了一碗菜给我,顺便加了点盐,让我抬过去给徐奶奶吃。
我也就抬着出去了,刚刚把菜放到徐奶奶面前,她就给其他人讲,说我对主家做的菜挑三拣四,说菜不够吃还到厨房去找,又不是吃不饱,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人。
我一下子尴尬的没话说,随便吃了两口饭之后就赶紧回家了,再也不和她乱精神了。
之后一次,她孙女儿结婚,新人拜堂的时候,按我们的风俗,应该先拜双方的爷爷奶奶,也就是老一辈的,老人象征性的给个红包之后在拜父母。
这时候本来徐奶奶应该坐在凳子上等着新人过来的,但徐奶奶不见了,找了半天,最后在楼顶神龛那里找到,徐奶奶嘴里念着经,双手合十,跪在那里。
最后徐奶奶的儿子赶紧将徐奶奶扶起来,说是孙女儿要拜堂了,你赶紧过去,徐奶奶才不情不愿地起来,拿着香,拎着个镜子,抬这个火盆下楼去了。
见到新人已经在屋子里面了,徐奶奶赶紧将两人赶了出去,在大门口说要先跨火盆,才能进来,不然会给主家带来不好的东西。然后将镜子吊在新郎的裤带上,说是照妖镜,有妖气的都进不来,之后才跨火盆,最后进到屋子进行后面的事情。
我在外面看热闹,就看到新郎的家人脸都是黑的,要不是看在对方是老年人的情况下,早就提意见了。
徐奶奶作妖的事情还很多,曾经将自己的女儿逼得当众跪下来,求她不要再作妖了;也曾经让自己儿媳妇给她买衣服,最后让她给当成祭品给烧了,还差点将自家给烧了;也会挑拨自己娘家和自己儿媳妇的关系,让娘家人过来给自己撑腰逼迫儿媳妇承认做了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每次传出来,她家都闹得鸡飞狗跳的,但不管怎样,前年快过年的时候,徐奶奶去世了,她在村里也属于长寿的人了,最后人死灯灭,一切都归尘土。
根据徐奶奶的事情来看,其实村里其他家老人也同样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多点少点的区别而已。
老人养老养的是心理
老人养老,其实养的是心理,而不是身体。
不管是谁,不管你身体有多好,到了那个年纪,身体总归会一天天地衰败下去的,这是不可逆转的现象,所以养老,如果养的是物质生活,那么想想看,一个70多岁80多岁的老人,他能吃多少,他能用多少?
所以,老人养老,物质生活不可缺,但也不是那么重要,能够健康地吃饱就行了,下雨了,头顶上屋子可以遮风挡雨,也就够了。
而精神上,其实现在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孤独的,长时间没个人可以给自己说说话,讲真的,会憋坏的。
而老人这种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首先就是缺少朋友,这是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普遍存在,在同一个地方,能够和自己同年龄段的朋友太少了,60岁的时候还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玩,70岁之后,就算有朋友也都很少走动了,再往后,就只剩下自己了,而其他老人,在他们眼里,那都是些小孩,和自己不是一个层次的也就更玩不到一起。
其次就是自卑,老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自卑心理,主要就是听力的原因造成的,很多老人,年纪大了,听力也随之退化,造成的结果就是你大声的说了很多话,老人都听不清,一次两次没什么问题,次数多了自己都没什么信心在和老人讲话了;而老人见到这种情况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说的别人听不清,别人讲的自己也听不清,完全和外界隔离开来了。
第三点就是缺乏安全,这也是老人作妖的原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老人在刷存在感了,时不时地动乱一下,告诉家人自己还在呢,你们还要继续赡养自己不能抛弃掉自己;在一直没人可以说话的情况下,憋伤了,就发作了,顺便刷一波存在感。
第四点就是没有什么生活目标,现在村子里面,那些斜躺在那里晒太阳的老人,说得直白点,就都没什么追求了,唯一的追求就是争取明天还能多活一天,然后就没然后了,而没什么生活目标的人,也没人陪自己说话,成天也不知道做什么,其实也是一种受罪。
写在最后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谁,不管多大的年龄层次,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老年人因为没有什么朋友,唯有的就是自己养育了几十年的子女了,所以子女需要静下心来,多陪父母说说话,唠唠家常,也算是一种开导,让父母觉得子女还是很在乎她的。
在这个问题上,当一个老人没什么朋友,在因为自己听力问题也很少和别人说话,子女也不多关心老人的心理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老人越来越自卑,脾气越来越暴躁,也越来越没安全感,最后只能仗着自己是老人,时不时地弄出点动静来,为之前受到的待遇做抗议,刷一下存在感。
其实,老人的问题,就是子女的问题,老人的今天,也预示着子女的明天,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的职责,这个传承需要继续下去。
但老人的心理问题,一直都没得到重视,城市里面有钱的老人,可以用自己最后的存款来吸引子女继续用心地照顾自己,而农村的老人,没什么钱,只能是看子女的脸色了。
不管怎样,照顾老人,是我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人心理不舒服了,就说明自己做的还不够好,而现在很多人的精力都在努力赚钱生活,而对于老年人心理问题关注的不够,我建议我们可以每天拿出几分钟来,单独陪老人说说话,开导下老人的内心想法,会给自己后面的生活减少很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