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咨询,2024年后养老金制度过渡期结束,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金完全并轨,计算方法将会统一,这样一来,养老金还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吗?
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初衷就是为了缩小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差距,虽然2024年企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方式统一,但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差距肯定仍然存在!
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也就是补充养老保险;
二是养老金缴费基数和年限的差别,事业单位养老金缴费基数和年限,普遍高于企业职工;
三是退休后两者统筹外待遇存在差距。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养老金并轨
2014年10月国家开始推行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同事规定了10年的过渡期,也就是到2024年9月30日。
过渡期结束后,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方式将完全一致。
实行养老金并轨,目的是为了缩小养老金差距,过渡期结束后,养老金的差距肯定会略有缩小,但是差距肯定依然会存在,并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二、职业年金
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后,事业单位职员增加了一项补充养老保险,也就是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由单位代扣,也就是每个月有12%的职业年金计入个人账户。
关于职业年金的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强制性,而企业是自愿的。
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般很少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只有国企和大型有实力的私企才会为企业缴纳这项保险。
所以,绝大部分企业退休职工,领不到补充养老保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要比很多企业退休职工多领到一份职业年金待遇,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三、统筹外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统筹外待遇要比企业好很多,虽然2020年,国家全面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也强调了关于统筹外费用支付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原有的统筹外待遇并没有减少。
机关事业单位的统筹外待遇包括:洗理补贴、取暖费、每年体检、过年过节福利等等。
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退休以后,就基本和企业脱离关系了,几乎没有任何统筹外待遇。
很明显在统筹外待遇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优势非常明显,远远高于企业职工。
综上
2024年后,养老金并轨10年过渡期结束,企业和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统一,虽然养老金差距会有所缩小,但并不能扭转养老金差距大的现实。
主要原因是
01,事业单位在养老金并轨后,缴纳了职业年金,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能够多领一份钱。
02,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年限普遍高于企业职工,因此退休后的养老金也普遍较高!
03,事业单位退休后的统筹后待遇,也就是一般说的福利,也会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没有退休后统筹待遇!
因此来看,缩小企事业单位养老金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