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缴费延长,明年养老有两大调整,关注农民两大问题
在当今社会,养老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人都以孝为先,所以中国几千年的养老方式,都是“养儿防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老人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孝敬老人为主,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以孝敬老人为主,甚至需要老人对其进行生活补贴!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目前人们的养老状况已经十分严峻,因此,国家也在大力推进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来说,实现养老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才能有效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步入2021年以后,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国家正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改革,而在养老方面,国家也在深入推进养老制度改革,现阶段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已开始对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并逐步提高城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此外,在2021年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家出台了两项重磅政策,以推进养老制度改革,缩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
1.推迟退休
2020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执行、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我们所说的延迟退休,就是逐步地推迟退休的年龄,现阶段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年龄都是60岁,而且随着延迟退休改革的进行,人们的退休年龄将逐步调整到65岁,通过延迟退休调整,这一阶段的养老金领取年龄将会逐渐得到缓解,但同时也会随着延迟退休改革的进行,农村居民的退休年龄将逐渐调整到65岁,通过延迟退休调整,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障基金面临的主要问题。
2.延期付款
近几年来,在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国家也在逐步调整缴费制度,特别是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国家明确指出要提供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从而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缴费水平。步入2021年后,国家出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面,规范发展第三支柱,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目前,养老保险的缴费需要在累计缴满15年后才能领取,随着这一政策的出台,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也将逐步延长,不过具体要延长多少年,目前尚未公布!
提高退休年龄对农民的影响是什么?
尽管现阶段尚未正式开始延长退休,但国家仍在讨论“延迟退休”问题,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延迟退休改革将逐步展开,这也表明延迟退休已经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延迟退休对农民有哪些影响?事实上,延迟退休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退休年龄,目前农村居民的退休年龄是60岁,而在延迟退休改革后,农村居民的退休年龄将会逐步调整到65岁,也就是说,农村居民要延迟五年才能领取养老金,这对60-65周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次是养老金的变化,在当前农村养老制度改革中,国家正在调整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并鼓励农村居民多缴、长缴养老保险,同时随着延迟退休改革工作的开展,农村居民缴纳的养老金基数将会得到提升,从而获得养老金也会得到提高!
延期缴费对农民的影响是什么?
最近国家出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延长最低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看似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实缴费期限延长,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并不是很大影响!促进最低缴费年限延长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村居民能长期参与养老保险缴费,从而稳定养老基金,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水平,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养老意识已经得到了逐步提高,许多农村居民都在长期缴纳农村养老保险,甚至在农村居民中长期缴纳养老保险,因此在缴纳完养老金后,再也不用再交保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