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整个寿险行业高开低走,1月份的开局战都打得不错,但是从2月到7月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新华保险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李源对寿险行业上半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总结。
清虚人力 挤干水分
李源对寿险行业低迷运行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主要原因之一是疫情的反复无常对个险行业冲击较大。另外,虽然个险营销机制近30年来为寿险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需求的变化,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困难期。
李源总结了个险营销机制的四个不匹配:
一是代理人的年龄和客户的年龄不匹配。
现有营销队伍人员以60后、70后为主,而保险的主要消费群体已经是80后、90后,他们年龄不匹配,没有共同语言。
二是产品供给和客户诉求不匹配。
“一刀切”的产品推销满足不了当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销售的场景和客户消费模式不匹配。
80后、90后更喜欢在网上购买产品,当前保险机构虽然在个险营销队伍的科技赋能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不能在网上销售复杂的产品。
四是销售队伍底层人员的收入和留存率不匹配。
20世纪90年代,营销队伍人均收入是2000-3000多元,但经过几十年,目前整个行业平均收入仍是3000-4000元,与队伍的留存率是不太匹配的。
李源认为,上述四个不匹配导致整个个险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相关指标出现下滑。
“针对市场冲击,新华保险是积极应对的态度。首先是按照监管要求,主动清虚人力,挤干水分,实现‘真人、真保费、真架构’。”李源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为44.1万人,同比负增长16.2%。
李源表示,目前个险代理人规模下滑,是有一部分不适合从事保险行业的人员脱落。在新增个险代理人方面,新华保险也下了很多功夫。他预测,真正的绩优队伍、适合从业保险的队伍,数量或将继续攀升,因为按照目前个险代理人配置、数量,不足以为14亿多人提供保险服务,应当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其次,新华保险利用短期健康险续转保的契机为抓手,专门出台了关于短期健康险续转保的帮扶方案,对团队活动也给予了费用的支持,让队伍充分地动起来。
最后,新华保险加大了客户经营活动力度,通过“新华跑起来”等客户经营活动以及客养平台开发,使现有的300多万客户群和40多万的营销队伍充分互动。
养老产业协同效应显现
前不久,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发布了筹建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新华保险副总裁于志刚也谈了自己的理解。
于志刚表示,国民养老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养老保障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我们保险行业要在养老保障方面发挥作用,国民养老的筹建意味着银行业的进入,未来可能还有证券业。”
于志刚认为,保险公司应做好本业,积极寻找比较优势,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在养老产品的设计方面,保险产品是有保证利率的。第二,长期以来寿险行业形成了较好的精算定价技术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第三,寿险公司也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长期资产管理能力。这三点对养老险业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到新华保险,于志刚表示,将会密切关注国家可能出台的丰富养老险业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围绕养老保障做好三件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专属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二是持续丰富养老产品体系,三是完善养老社区布局,与养老险业务形成良好的互动。
“1+2+1”战略成效显著
2019年,新华保险确定了以寿险业务为主体,财富管理和康养产业为两翼,科技赋能为支撑的“1+2+1”战略。本次发布会上,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对“1+2+1”战略的进展推进情况和成果做了说明。
寿险主业方面,面对今年的特殊情况,公司积极地探索营销体制改革,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机制,强化各产业的协同发展。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保险业务收入约1006.1亿元,同比增长3.9%。
财富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稳定成熟的资产负债联动模式。公司上半年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6.5%,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康养产业方面,形成了城郊结合、南北呼应的多产品养老产业布局,“乐享”“颐享”“尊享”三大社区产品已经全面落地。自2020年以来,新华保险养老产业协同效应累计拉动保费超过10亿元,健康产业方面与寿险协同销售健康业务服务达10万余人。
科技赋能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完成全国个险新核心系统的上线工作。同时,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云项目的建设,优化了客户的体验。
记者 朱艳霞
编辑 李梦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