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按照该指标,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最近这几年我国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截止到2019年末,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2.6%,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8.1%,已超过不少发达国家的水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老年化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就是养老问题。
我国社保体系目前分为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者的参缴人数比例约为45%:55%。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般是有固定单位职工缴纳的社保,其社保缴费由个人与单位两者共同负担,费用逐月缴纳,由于参缴的年限较长,金额较高,一般城镇职工的退休金相对而言会比较高,而且其退休金还逐年上涨,截止到今年已经是连续17连涨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要针对的是农民以及自由从业者,这份群体一般都没固定的工作单位,其缴纳期限一般为一年一缴,且由于缴纳的金额较小,往往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也比较低,我们日常所熟悉的新农保就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新农保的构成
参缴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其最终可以领取的金额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个人缴费、二是集体补助;三是政府补贴。
1、个人缴费:
按照我国社保法的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该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国家最初定制的缴费标准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参缴人员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选择参缴档次,缴纳的档次越高,最终可以领取的金额越高。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地区基本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设了缴费档次。比如福建,增设了700元、900元、1100元、1300元、1500元、1700元……3300元多个档次。正常而言,缴纳的金额越高,往往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越高。
2、集体补助
按照国家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没有固定,由各村自行决定,不过从实操的层面上来看,目前很多地区都没有做到集体补助这个环节,所以这个可以忽略不计。
3、政府补贴
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一般有中央财政补助,其中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部补助,而东部地区则给予了为50%的补贴,这还是国家层面的,如果具体的各个城市,还会进一步调整补贴,而且补贴的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30元。
我国的新农保参缴人员,其最终的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账户养老金,目前各省份的基础养老金普遍在100-200元之间,比如江苏省2021年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63元每月上调至173元每月;基础养老金是地方政府所指定的(即上述的政府补贴),个人缴费多寡无影响。
与个人缴费有关的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是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目前国内5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95个月,55岁的为170个月,60岁则为139个月。对于新农保而言,目前只有年满60周岁才可以领取(50/55岁的都是城镇职工才有的退休年龄),所以计发的月数就是139个月。
新农保要求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距离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允许其补缴,补缴最多年费为15个月),距离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该按年缴费,累计缴费期限不低于15年,所以不搞个15年是没有领取资格的。
连续缴纳15年,60岁后可以领多少?
每年缴纳2000元,连续缴纳15年,那么账户中的资金为2000*15=30000元,不过个人账户是每年都有计息的,所以上述计算并不准确,我们假设年化收益率 2.5% ,每年存2000元,那么15年后本息合计:=2000*{(1+2.5%)*[(1+2.5%)^15-1]}/2.5%=36760.5元,按照139个月计发,那么每个月个人账户可以领取的金额为:36760.5/139=264.5元。再算上政府的补助的基础养老金(我们以江苏为例),那么年缴2000元的农民在15年后每个月可以领取173+264=437元,对于城市而言,这笔金额很低,但对于农民来说,这笔金额还算可以。
总结
新农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目前的来看,金额并不高,即使是缴纳2000元这个偏高的档次,如果是更低的100/200元的档次,那基本上以后的退休金就是政府给的基础养老金了,但无论多与寡,最少比没有来得好,你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