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各方各面都有了相应的保障。年轻时期缴纳的社保,等到老的时候就会变成养老金,让我们足够安度晚年。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保险,即便是出了什么意外也能够有对策。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保障,而古人却不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弱病残受到社会的照顾,儿童由社会教养,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了社会保障的理念。
古代社会
大同社会的理念
百善孝为先,古人尤其重视孝道。赡养父母是子女的责任,父母患病卧床,子女也要亲身照顾,子女的孝就是父母晚年的保障。
但是因为战争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不可避免有孤寡老人,这些人没有子女的照顾,也没有养老金的保障,他们安享晚年是依靠社会。
虽然没有明确的养老金政策,但是对孤寡老人的救济是确实存在的。
儒家
古时候的生产条件没有现在完备,纯靠人力的农耕,粮食产量并不高,一旦遇上灾年,饿殍遍野。还有其他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百姓流离失所。他们没有明确的保障,但是朝廷和社会上都有赈灾举措,让灾民能够生存下去。
古人的平均寿命在三四十岁左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医疗条件落后,很少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很多病症是古人无法诊断出来的。
虽然古人没有明确的医保政策,但是古时候还是有救助疾病的机构来帮助他们。
虽然古代没有像我们今天一样有明确的系统的政策性的社保,方方面面都落在实处,有迹可循。社保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实无形的。
诊所
古代赈灾上的社会保障举措
天灾人祸,如果不能保证百姓的生活,社会不稳定对朝廷的统治不利。所以自古以来各个朝代对于灾年都有完备的赈灾体系,以此来保证百姓的生存。
除了朝廷有专门的拨款拨粮赈灾,民间社会也有富绅等人热衷于慈善。所以就算遇上了灾年,还是可以保障大部分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稳定。
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社会保障的雏形,荒政十二册从根本上保证百姓的生存,“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曰蕃乐,十曰多婚,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天灾
秦汉时期各地都设立了赈灾仓,储备粮食以应对灾难。百姓没有粮食的时候就依靠各地的赈灾仓。
汉朝时期,在全国各地的郡县,在粮食富裕的时候会低价购入粮食,一旦遇到灾年粮食的价格飞涨,他们就会把这些先储备好的粮食低价卖给百姓。
到了隋朝时期就更加完善了,朝廷规定,平时百姓除了缴纳赋税,还有上交一定的粮食作为赈灾粮,这些粮食被朝廷储备,一旦遇上灾年,百姓就可以从粮仓中获取这些粮食。
粮仓
古代伤病上的社会保障举措
古时的统治者重视民心,所以对百姓伤病的社会保障很重视。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多士人或是社会上的富绅有些为了追求名声,有些真心热衷于慈善,无论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些人都确实为百姓的生活疾病保障做出了贡献。
在魏晋时期,出现了类似我们现在的养老院和医疗机构的场所,“孤独园”类似养老院,救助孤寡老人,“六疾”是医疗机构,古籍中记载“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 立六疾馆以养穷民”。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重视对百姓的疾病救助的。
在宋朝时期,因为宋朝的经济发展,从事商业工业的百姓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工人的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受伤。由此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工伤保险。
王安石变法中提出,工作中出现的伤病问题由雇主负责,如果雇主不愿意负责就由国家强制执行,这是对工人百姓的疾病保障。
古代养老院
古代养老上的社会保障举措
古人重视孝道,各朝各代对于需要赡养老人的家庭都有优待,比如在秦朝时期,家中有老人需要儿孙赡养,儿孙可以减轻徭役。
到了汉朝时期,如果不赡养老人就会判处死刑,朝廷还会给老人“赐杖”,象征老人的特殊权利。这些都是依靠在家中有年轻人负责赡养老人的基础上。
正是因为古人重孝,老人的地位极高。在汉朝时期,五十岁以上人品没有问题的老人可以担任“三老”,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与县官平起平坐,这是对老人极大的尊重。
而孤寡老人,家中没有年轻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但是因为老人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孤寡老人由社会来“赡养”。
剧中赡养老人
在当时的社会,当地的官员或是富绅会主动要求负责高寿老人的生活,因为这些人是长寿的象征,上报朝廷之后还有嘉奖,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孤寡老人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国家对养老事业非常重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追求大同社会。所以虽然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他们没有明确的政策和制度来规定对百姓的生活保障。但是社保对于古人来说是有实无形的。他们确实能够享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生活的保障,在养老,疾病,赈灾还有其他方面。
我国对于社会保障这一块,从古至今都有完备的措施,即使是在不发达的时代,也极力做到保障百姓的生活,慈善事业也形成良性循环,人与人之间也友好互助,热衷于帮助困难之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大同社会。
在我们享受国家对我们的保障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让爱洒满人间,成为我们心中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