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是流传至今的传统观念,也影响着诸多家庭,然而有道是“说得好听做却难”,古代虽然也有继承制度以及养老制度,但不免也出现了不和谐的架势。
古时,男子可以明媒正娶一位妻子,此外则是侧室、妾室等偏房,自然而然便有了嫡子与庶出的区别。一开始,这套嫡长子制度只是在上层流通,此后则上行下效,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文化,即嫡子占有最大份额的家产。
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自然嫡子也承担更多的父母养老问题,更何况这里头的亲疏有时候也是不同的,虽说有着一碗水端平的努力。家庭的重新组建从来就是两个家庭的事儿,因此媳妇的德行在古代是十分重视的,“三从四德”便是铁证,一旦有所逾越,甚至会被驱逐家门。
一开始,这套规则就是上层人士在遵循,自然人家有着分配的底气和手腕,大家长的身份在手一切都好办,然而富裕家庭好办的事儿并不代表贫穷人家的容易。要知道,贫穷总是处于大多数的,父母把最好的资源给了你(嫡子),你就要承担起主要责任,这无可厚非。然而,有时候孩子养活自己都难的时候,问题也就接二连三了。
在古代,贫穷人家能咋办嘛?养儿原本就耗光了所有资源,积蓄微薄甚至于一贫如洗,这样的人家活得确实困难。百善孝为先,然而问题难以解决的长久压迫下,便形成了俗语,“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官马”。
啥是轮官马呢?在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的场景,这里头便是古代的驿站一大作用,而轮官马便是指代这些官马。古代的官吏每到一处地方,总要休整,假若遇到急事了,还要将疲于奔命的马匹与驿站交换,因此这些官马是提供给往来驿站的人员轮流使用的。
这样看来,“主人”哪有与官马的感情,活脱脱的工具马,毕竟不是专人专马。“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官马”,这一俗语将论官马与养老挂钩虽说不贴切,但却形象生动。阿大推脱给阿二,两个儿子轮流照顾老人就可能有推脱的问题,而生活在这样环境的老人就如同得不到精心照料的马儿,真是活受罪。
事实上,在古代,人们还需要服从徭役,给官府养马有时就成了任务,而马匹并非一家一户喂养的,毕竟农户资源、精力有限,因此是轮流喂养的,这就使得马儿只是堪堪活着,但条件可想而知,“养儿不养俩,养俩轮官马”估计也有从中借鉴。
古代不仅有养儿防老,也有多子多福的思想,这些都是朴素的,因此十分常见。然而,在一些地方,我们却真实地了解了一些子女推脱责任的故事,而且是不分贫富的,生了八九个却没有一个真正顶事。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家庭氛围不大和谐的处境下,儿女多了有时候并非福气,这是摆在眼前的,是有真实案例的。其实,另一方面,父母们总有一碗水端平的想法,但真的实施起来却难整了,因此也无怪问题的产生。摊派到全体人身上,这些问题自然比例不多,但也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问题,这里面就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了。
事实上,老人的养老问题在不少家庭都是子女之间的轮流赡养,这似乎十分公平,但子女间的想法以及家庭条件的不同都大打折扣。有些子女是迫于无奈并非真心的,而且这些也使得老人像是无家可归的孤独者,家是有归属感的,而不仅仅只是赡养的场所。
年轻人、中年人总有一天也会变老的,轮流照料老人不能成为互相甩锅,老人家想要颐养天年是需要舒舒服服的环境以及和谐的氛围,而不是成为包袱。
结语:
老实讲,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如今有了转变,更多是爱的传承,而养老问题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不过,现代中青年生活压力还是颇大的,个人的奋进还是蛮重要的,不然就会出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困窘,一穷百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