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午,在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25名80岁以上老人正在长者食堂享受着营养丰盛的“免费午餐”,老人的脸上恬静、满足。在互助幸福院里,便民浴室、长者食堂、中心卫生室、理发室一应俱全,吃的是可口的饭菜,住的是整洁干净的标间,电视全覆盖,活动设施多种多样,满足老人生活的一切需求。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今年人口普查最新数据统计,东里镇共有5.3万人,常住人口3.9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1.3万人,比重高达35%,70岁以上人口5871人,平均每村122人,80岁以上人口1853人,平均每村39人,老年人独居,甚至两代老人互相照料的情况比比皆是,生活条件、照护保障水平低。而传统的养老院集中供养模式,封闭管理,老人离家较远,缺少归属感,不愿入住。
在此背景下,东里镇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调查研究,在沂河南规划建设了互助幸福院,探索出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以地养老”“互助养老”农村养老新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以地养老”是可推广、可持续的关键。沂河南村做活用好土地文章,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前期建设资金的问题。入住老人将宅基地、口粮田交给村集体,由村级合作社统一经营,所得收益优先反哺互助幸福院,保障互助幸福院持续运营。目前沂河南村已收归集体土地近40亩,同时合作社又流转土地200余亩,今年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每年在保障幸福院运营的前提下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互助养老”重点突出人性化理念。农村老年人乡土情深,“不出村口、就在家门口”是他们“安逸养老、快乐养老”的基本“底线需求”,互助幸福院就在自己村里,入住老人彼此熟悉,互相帮助、便于交流,消除老人独居的孤独感;实行相对开放式的管理,子女儿孙随时入院照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村内老人实现“离家不离村,养老在乡村、享乐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用最小的成本解决了养老这个最复杂的社会问题。
沂河南村互助幸福院是基于当前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巢化加剧而进行的养老模式探索创新,沂河南村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筹措资金420万元,在不增加村级负担、不使用任何贷款情况下,投资建设4个独立院落,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各包含5户住宅、卫生间、公用厨房等,可容纳40位老人。
同时,积极整合上级政策资源,在中心内新建便民浴室、长者食堂、中心卫生室、理发室,真正满足老人及周边群众日常需求,切实提高满意度和幸福感,探索出一条双赢的新思路。
沂河南村老党员张立英感慨的说:“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没想到92岁了,能越活越好。”
低保户张法有非常感激:“我这是赶上了好时候,以前自己在家冷一顿热一顿的,现在不用自己做就能吃上热乎的,有肉有菜,做梦也没想到。”
翟爱荣更是笑着说:“以前还不想来,现在来了不想走了……”
生活吃饭不用愁,拉呱娱乐有地方,遇到紧急情况立马有人来帮忙……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这让子女们很是省心又放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这里,呈现一派晚年幸福生活图景。(崔小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