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完善,人们在自己努力提升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很多政府推行的福利政策,社保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项政策。社保是当下绝大多数人都享有的一项福利,但是很多人对于社保和养老金等关系着自己晚年生活的政策都缺乏了解,这就给自己缴纳社保和使用养老金造成了许多麻烦。
社保作为人人都可享有的一种保障制度,并不是无条件推广的,实际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社保参与人缴纳社保,达到了一定年限才能享受之后的各项福利待遇,养老金就是其中之一,社保参保最低条件和养老金申领数额都是怎么制定的呢?
社保的作用和养老金领取条件
社保,又叫做社会保险,是政府推行的用于帮助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和家庭来增加抗风险能力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社会和经济制度,其主要项目可分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等,几乎囊括了一位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养老保险就是和居民的养老金息息相关了。
社保需要连续缴纳15年才能在退休后享受福利,政府方面对于缴纳社保的各项政策也都比较完善,无论是断缴、异地、退休时等不足15年等情况都有相关的处理政策,这里就不详述了。
养老金就是养老保险生效后所得经济补偿,而养老保险生效是国家规定的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现阶段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岁,女性管理岗位人员55岁,女职工50岁,所以养老金计发月数也都以这几个年龄为主。
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在学习养老金计算方式之前,大家要搞清楚养老金从哪里来,养老金是和养老保险相关,是居民在有工作收入时缴纳社保时积累的金钱,那这个养老保险其实分为两个账户的,分别是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所以说,养老金其实严格是两部分的,分别对应着居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这两种养老金计算公式也有不同,具体公式如下,如有需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分别代入计算。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要用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储蓄额÷计发月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参保人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上一年当地的职工平均工资,在计算养老金时需要统计参保年限之内的所有指数,那就需要把所有年限都按照这个方式算一遍,然后把所有指数相加,除以实际缴费年限,最终得出可以用于计算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缴纳15年最低标准社保,60岁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数额
上面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提到了计发月数,这个数字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对应的对应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越多,这个年龄指的是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可以理解为能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一般来说,50周岁对应的计发月数是195,55对应170,60对应139。
新的统筹单位缴费费率10%,个人的是8%,其它部分人员缴费费率还有差别,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原则是上年度当地工资平均水平的20%,社保根据的是多较多收益的原则,所以虽然不强制缴纳很高的金额,但是缴纳的越多,对于居民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力度越大,还是推荐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多缴纳的。
如果达到了养老金领取条件,以社保最低标准60岁退休后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这个计算需要假定一部分数字。
假如X先生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那么X先生每月需要缴纳养老保险5000*60%*20%=600元,在忽略大环境和重大变故影响的情况下,十五年缴纳10800元,其中43200进入个人账户。
假设X先生在60岁退休时,那他最终能够获得的养老金约为910元,其中基础养老金600元,个人养老金310元。
这只是大概的估算了一下,但是也反映出了一定的情况,那就是如果以最低标准缴纳社保,最终退休后可得的养老金并不足以支撑一二线城市中的生活,而在三线城市或者农村也只能保证简单的衣食无忧,而生活质量是无法保证的。简而言之,社保对于居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确保晚年生活的措施,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社保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