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床率,恐怖的词语
我们都知道,一个饭店的业绩来源于翻台率,翻台率越高,业绩越好。
如果一个酒店搞钟点房,也能提高“翻床率“。
那么,养老院呢?
前些年流行的“以房养老”理念,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保险公司经理为了业绩,希望老人快点死,养老院老板也希望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快点死,腾出床位来接收有自理能力的老人。
这种情况下,无儿无女又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会受到什么待遇?可想而知。
养儿防老: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养老院里一个人的强弱,其实取决于一个非常隐秘的因素,就是万一我被欺负了,会不会有人来找欺负我的人算账?
说白了:如果我有孩子,即使这个孩子一年才来看望我一次,但是只要这个社会关系在,大家也都知道我有这个社会关系在,那养老院里人的就不敢欺负我。
反之,一个丧失了所有社会关系的老人,即使账户里还有很多钱,你想想他被欺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应该更深刻地理解“关系就是力量。”
我们都在说:养儿不为防老,我们老了,可以自己去养老院。
但其实,如果真的没有子女,那么去养老院有什么样的待遇,那真的不得而知。
而有子女呢?子女存在的意义,并不是贴身照顾父母、贴身养老,而是子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老人在进入养老院之后,无论是和护工有矛盾,还是对养老院不满,至少,还有一个告状的人。再不济,也会让护工稍有忌惮:我是有子女的,我的孩子会为我出头,你想乱来也要掂量掂量后果!
护工,也怕麻烦。
所以,孩子的存在,也是一种制约。
而没有子女的人呢?遇到问题向谁求助?没有孩子,没有稳定的社会关系,就如在幼儿园被欺负的一个孤儿,有苦无处诉。
尤其是在生活无法自理的时候,日子会更苦。
一条看不见的养老鄙视链
在老年人群体,尤其是养老院这样半封闭而老人密集的群体中,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养老鄙视链。
儿女有出息的老人>儿女一般的老人>无儿女的富裕老人>无儿女的一般老人
正如戒网瘾学校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家长,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实际上是子女。谁有能力发动违约惩罚,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养儿难防老,但起码可以防“吃绝户”。
杀头生意有人做,亏本生意无人做。
现在的你未必是以后的自己,总会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改变,自己的心境也在不断的改变。中年以后也许会觉得有个孩子天天烦人也挺好,老了以后说不定会更怕死,哪怕躺在床上一动也动不了,多呼吸一口,空气都是顶好的。
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有钱好像也没用,如果老了,有很多钱也买不回青春,所以时间最宝贵,活在当下才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