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施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在3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以及2021年计划报告草案已提交“两会”审查。计划报告草案中提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政策取向和具体任务,在全国人大通过后,将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在主要指标设置上,此次《纲要草案》20个主要指标中有7个是民生福祉类,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各民生领域。
2020年11月14日,河北省沧州市第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沧州市体育场举办,求职者从一家招聘企业的广告牌前走过。(新华社发 苑立伟 摄)
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
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主要是推进更充分、更有质量的就业,并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十四五”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教育:增加400万个幼儿园学位
在教育方面,主要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补齐学前教育短板,新建改扩建2万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400万个以上,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
持续改善教育基础薄弱县、人口流入地和农村地区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00所以上,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实训基地和专业,培育一大批“大国工匠”。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支持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建设。
养老育幼: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在养老育幼方面,主要是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纲要草案》回应社会关切,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多措并举扩大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此外,还计划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1.8个提高到4.5个,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社会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要是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同时,强化对困难人群的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城镇化:继续降低落户门槛
胡祖才在会上还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处在60%—70%之间,还处于较快发展的中后期,也是全面转型的关键期。
他表示,将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愿落尽落”。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动稳定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落户。同时依法维护好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三权”。
另一方面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一视同仁、应有尽有”。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推动非户籍常住人口逐步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GDP:与潜在经济增长保持一致
对于外界关注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纲要草案》提出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的定性表述。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与此同时,胡祖才也表示,失业率、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和GDP是相关联的,这里面隐含了我们要努力使经济增速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
胡祖才指出,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