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年终岁末警惕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家中亲人要提防
2021-01-03 08:59  浏览:526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又被“高额回报”骗了钱?又因“保健品”上了当?近年来,涉老诈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四项风险精准揭露诈骗套路,风险自担提醒老人和家属加强防范

针对当前一些养老机构、企业以养老服务名义非法集资、欺诈销售“保健品”等情形,民政部等多部门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防范打击。4项风险提示:

——高额返利无法实现。所谓“返利”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潜在风险很大。专家指出,“高回报”往往就是高风险的信号。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会员卡”“预付卡”等形式的预付资金由发起机构控制,未实施有效监管,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2018年5月,养老产品“爱福家”资金链断裂,公司负责人外逃,该公司非法吸纳数万名中老年群众资金过百亿元。

——健康需求无法满足。不少“保健品”采用偷换概念的手法,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混同,骗取消费者信任,但所声称的保健功能未经科学评价和审批,往往无效甚至贻误病情。

——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养老公寓”“养老山庄”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目的,而是以免费旅游、赠送实物、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特别强调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要自担,应引起老年人和家属的高度警惕。


多地探索打击防范风险举措,对“高回报”“高利润”需高度警惕

近年来,在打击涉老诈骗类案件和提升老年人防范意识和能力方面,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产生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

归根结底,要更好地关怀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也帮助老年人认识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到“高回报”“高利润”等字眼时要格外提高警惕。民政部等也提示,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发布人:1e51****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