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培训班,老年人在向社工请教学习。 刘平 摄
迷路老人得到民警悉心帮助。 受访对象 供图
▲志愿者们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受访对象 供图
▲小志愿者在为老人捏肩捶背。 受访对象 供图
株洲日报记者 刘平
核心阅读
俗话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10月份是全国“敬老月”,10月25日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2020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活动时间为10月1日至31日。
《通知》指出,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活动内容包括:深入开展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和志愿服务,启动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大力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知识,广泛组织维护权益系列活动,积极宣传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持续组织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等。
据市民政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老年人口达74.5万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9.7万人(含百岁老人98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3%。全市有特困(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1.2万人、低保老年人2.5万人,共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5%。全市农村留守老年人有0.7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前,走访慰问老人活动、智能手机培训班活动、助老活动等正在全市积极开展,市民能感受到浓浓的尊老敬老爱老孝老氛围。
A
走访慰问,贴心关怀
“明天,社区将开展孝亲敬老活动,欢迎有时间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天元区泰山路街道泰园社区,“泰园社区青少年公益学习群”发出一条倡议,很快得到热心居民响应,半天就有6名家长报名。
活动当天,7名孩子随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工参加了活动。首先,众人来到渡口十一队散户居民刘德泉家。
刘德泉老人是一名残疾人,行动不便,2个儿子不常在身边。上个月,老伴因患病住院,留下刘德泉一人在家。居住在附近的亲人每天给刘德泉送饭,但家里卫生很少打扫。
众人把刘德泉家里及屋前屋后均打扫得干干净净,生活垃圾装了一小拖车。
随后,众人又来到荣华居小区独居老人张再梅家。张再梅年过七旬,双目失明,平时由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工输送生活物资。活动中,众人为老人送来慰问品,打扫卫生,并陪老人聊天。还有小朋友为老人捏肩捶背,让老人十分高兴、笑容满面。
在泰园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有686名,其中空巢老人30名,独居老人33人。
走访慰问活动结束时,家长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带着孩子参加此类活动,从小培养孩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意识。
在家园社区钻石怡园小区与张家园社区老屋坡散户结合处,71岁的黄杏华每天带着清扫工具对一条百米长的道路进行保洁。
该道路为一条水泥路,路边长期停放车辆,并有居民的“自留地”,种有蔬菜,曾是一处卫生死角。从8月份起,黄杏华成了该路段的“美容师”。
原来,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黄杏华的二儿子易华(化名)多年前被查出脑部患有肿瘤,先后3次动手术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易华与妻子离婚后,因生活不能自理,由黄杏华负责照料。家中除了老人的退休金和易华的低保金,无其他经济来源。老人为了省钱,经常等到菜摊快收摊时才买菜。
居委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帮助黄杏华介绍工作,并由居委会每月出资雇请黄杏华对位于家园社区钻石怡园小区与张家园社区老屋坡散户结合处的百米长道路进行保洁。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给老人缓解了家中经济压力。
10月8日,正值国庆中秋假期,荷塘区的颐宁园仙庾养护中心迎来了一批志愿者。志愿者来自明照街道星星村的星手相牵志愿服务中心。他们带着慰问品给院内的30名老人送来节日问候,并陪老人们聊天话家常。院内老人宾纯洋来自星星村,见到同村村民,心情激动。志愿者们向他描述了村里近几年的变化,并邀请他以后有时间多来参加村里的活动。宾纯洋激动地说:“一定会来。”
“走访慰问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能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名志愿者说,老年人尤其是贫困老年人,失能老年人,高龄、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老年人,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
B
“智慧助老”,消除“数字鸿沟”
“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或健康码,请全程戴好口罩!”10月12日,在芦淞区人民中路边进入省直中医医院的3个通道口,均有提示语通过小广播播放。进入医院的市民纷纷配合,排队有序进入医院。
“我没有带手机,怎么办?”77岁的赵长根来自荷塘区戴家岭一村,准备进入医院陪护患病的亲人。他发现前面排队的人员用智能手机扫描“健康卡”的二维码,心头有点慌。
“爷爷,您带了身份证没有?”医院志愿者告诉赵长根,扫描身份证,同样能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赵长根从口袋找出身份证进行扫描后,顺利拿到一份“贴纸通行证”进入医院。
赵长根表示,像他这样的很多老人要么用的是老人手机,要么没有手机,此举解决了老人的顾虑和担忧,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方便。
据了解,为方便老年人开展流行病学史调查,医院通道口除了配备扫描身份证的设备,还启用了登记个人信息、填写《就诊患者特别疫情告知及承诺书》的方式。
在天元区敬老院,目前有在住老人6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66岁。
10月13日,记者了解到,自疫情发生以来,该敬老院一直实行封闭式管理,往年经常开展的看望慰问活动目前仍没有恢复。
敬老院负责人高秋元介绍,目前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护工及敬老院工作人员共有21人,敬老院允许老人家属前来探望老人。目前,院内活动丰富,老人可以看电视、打牌、跳舞、下棋、做操、读报等。但一些家属因路途远等原因不能常来探望,通过手机进行视频成了不少老人的选择。
于是,敬老院多次组织护工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或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帮助老人。101岁的苏新连于去年入住敬老院,家人常过来探望。在院内,老人想亲人时,护工就会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让老人与家人“面对面”。78岁的唐再纯老人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后,经常与远在厦门的女儿进行视频聊天。
C
手机培训,手把手地教
“这个老师,真的有耐心。在家让我儿子教,问了第一遍,再问第二遍,他就有点不耐烦了。”10月13日,在泰园社区居委会开展的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和摄影公益学习活动现场,63岁的刘女士对授课的市弘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陶春回称赞不已。
据了解,市弘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准备利用8天时间在泰园社区居委会开设8节手机培训课,为感兴趣的老年人提供免费培训。
泰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周艳华介绍,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年人反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信息化时代“跟不上步骤”;有空巢老人反映,与家人打电话时,仅有语音沟通非常单一,想通过手机发视频。今年,该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了“金色夕阳·情暖空巢”社工服务项目。
在培训课上,陶春回教老人们如何正确清理手机内存、如何下载安装APP、如何使用微信、抖音软件等内容。
“以后旅游,看见好玩的,可以用手机拍下来。”67岁的谭新明于2015年退休,喜欢散步、旅游。在手机培训班,他成功注册了抖音号,并学习使用。
65岁的陈苏维表示,8节培训课对她帮助不小,学习了不少知识,并加深邻居之间的交往,还丰富了她的退休生活。
手机培训班在大湖塘社区、韶溪社区、尚格社区等地也收获好评。
在大湖塘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株洲晚报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操作和手机摄影2个课程,定于每周一上午开课。目前,前来听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在培训过程中,陶春回发现一些老人使用的手机是子女用过的“二手”手机,手机设置方面存在字体小等问题,不方便老年人操作;一些老年人用上了最新款手机,但缺乏基本操作,仅限于接打电话。
陶春回介绍,时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年轻人、中年人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新技术。老年人因为视力不太好、不太识字等原因掌握这些技术有些困难。除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组织、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培训外,家庭成员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需要大家想方设法帮助老年人。老年人可能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智能手机,大家应当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大部分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另外,在超市、银行、医院、车站等场所,应当有志愿者通过人工服务的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在使用手机方面存在的困难。
D
老人遇难处,众人来相助
10月11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正在实施交通管制的新华西路新华桥路段上演了温馨一幕:一位七旬老太太忘记了回家的路,众人热心帮她找到家。
老人白发苍苍,拄着一根竹棍,独自一人行走到了新华桥路段,迷路了。老人随即向一名路人问路。路人对老人提供的地址不熟,发现新华桥有芦淞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正在执勤,随即领着老人向民警求助。
考虑到老人已在街上逗留很长时间,没有吃午饭。民警将老人扶上了警车,为老人提供了矿泉水和盒饭。从社区居委会了解到老人家住荷塘区茨菇塘街道荷叶塘社区,民警驾驶警车将其送回家。
相关链接
征集身边的
敬老爱老助老故事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被明确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全国“敬老月”,大家都应当积极参与相关活动,让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每个人都来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就可以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也会不断提升。
如果你有感人的敬老爱老故事,或者你的身边有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欢迎通过本报进行讲述,和读者一起分享。
【来源:株洲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