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入大城市并扎根在此。而父母还在农村老家留守。父母年纪大的时候,很多大城市的儿女为表孝心就想把老人接到大城市享享福,顺便养老。但这样的行为对老人真的好吗?
前一段时间,邻居王大姐把八十多岁的农村从老家接过来养老了,据说两口子刚开始百般不愿意,但王大姐和其他兄弟姐妹都觉得父母年纪大了,在老家有头疼脑热的不方便照顾,几个子女商量后决定让老人随着经济条件较好,而且空闲时间比较多的王大姐。几个子女几番动员终于让老两口同意了,老两口离开农村老屋的时候都哭了,一步一回头,嘴里也不知道念叨的啥。
到了城市后,王大姐专门请了保姆伺候,两口子啥也不用。干王大姐有空也陪两口子聊天。但是两口子非常不习惯,几乎不出门,憋在屋里看电视,要不就发呆。我偶然见过老两口,感觉唉声叹气,精神状态很差。老人一直想走,说还是在老家束缚,但王大姐不放心就没让他们回去。住了好像不到一个月,在一天早晨,大爷在睡梦中离世,子女们赶紧来到王大姐家,处理完大爷的后事决定送老人回老家。老太太要求回老家让她待一天,闺女同意了。没想到回老家第二天,老太太躺在床上也去世了。王大姐和几个兄弟姐妹哭得死去活来,后悔不该将他们接到城市来。
子女本来是想老人来城市享福,没想到老人在城市住不惯,不但没享到福,反而让他们活受罪,最终相继离世。子女的本意是好的,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么悲剧。
晚年熟悉的生活环境是老人最大的精神依赖
很多子女都想着,等老人年纪大了,让老人离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跟着自己去大城市生活,可以享享福,顺便也让自己尽尽孝心。但是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对老人来说是很大的割舍。在城市好的房子,好的物质生活,方便的交通工具。但对老人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出门不知向东向西,去楼下遛弯还会迷路,去哪都束缚,感觉像坐牢。
哪有像在老家那样,去哪都熟悉,白天逛街这个店可以坐坐,那个大声地聊两句,到哪都可以打招呼。身边都是熟悉的人和物,走到哪里都是心安,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和依赖。城市生活再好,老人不习惯也白搭。
落叶归根是老年人最终的情怀
以前经常听老人会说,以后总要落叶归根。以前不明白老人对故土的眷恋和情怀。现在明白,落叶归根是老年人最终的情怀。对于老人来说,晚年的吃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良好的精神状态,而故土就是情怀。
【话题讨论: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