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任林(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妈妈们转发分享)
大部分人上了年纪后,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非自愿,最终还是难免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愿意过着依赖子女的传统养老生活,于是开始探索其他养老方式。
“候鸟式养老”在退休老人群体中一度是很受欢迎的养老尝试。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寒冬是很难熬的,于是有人每年冬天的时候就约上老朋友抱团到温暖的地方过冬,度假养老。这样既能躲避了严寒带来的不适,又能相互照应。
63岁的刘阿姨就曾经是“候鸟式养老”的支持者。刘阿姨退休后,跟几个老姐妹商量着,凑钱在南方一个温暖的海边小城镇买了一套房子。小城镇很偏远,人口不多,环境安静,生活节奏又慢,非常适合老人居住。
第一年冬天,刘阿姨和老姐妹几个再加上各自的老伴就在这套房子里避冬,几个老人相互有伴,平时一起打牌喝茶,轮流买菜做饭,在小院子里种花种菜,晒晒太阳,过得十分惬意。刘阿姨和老伴在小城镇一直住到第二年开春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没想到舒服的日子也就过了那么一个冬天。第二年开始,情况有点复杂了。先是有人把孙子带了过来,说是孩子爸妈忙,没人照看,只得跟着爷爷奶奶过冬。孩子调皮,老人跟着操心,搅得大伙儿也不安宁。但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又不好说什么。
后来,生活上开始有摩擦了,买菜钱水电费该怎么算,房子卫生该怎么搞,平时的维修费用该怎么平摊……零零碎碎的琐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刘阿姨是一个头两个大,要协调好这些事情,比上班还累。
最后,刘阿姨脾气一上来,拍桌子散伙,老姐妹几个也赞成把房子卖掉各自拿回自己的钱,“候鸟式养老”,就这么散伙了。后来别人问起刘阿姨,刘阿姨作为过来人,直呼弊端太多:还不如在家带娃呢!在家反而更省心!
从刘阿姨的经历来看,“候鸟式养老”固然有很多可取之处,最好的地方当然是让老人有伴,不会感觉孤单,减轻了对子女的依赖,但再仔细一想,其中的弊端和风险隐患可真不少。
这样的养老方式有哪些问题?
1、医疗问题
对老人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医疗。只要上了年纪,大部分人的身体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毛病,有很多人更是有各种慢性病缠身,日常离不开用药和复诊。
“候鸟式养老”的最大问题就是老人看病难。老人在异地,需要看病的时候,没有子女在身边,只能靠自己面对诊疗流程。很多在年轻人看来很简单的步骤,在老人看来就很复杂,还容易造成疏忽。再加上医保异地报销又是一个门槛,总而言之,麻烦不少。
2、时间一长矛盾很多
老人抱团在异地养老,看似热热闹闹,但在一起住,日子久了难免有矛盾,这时候如果没有相对权威服众的人从中协调,矛盾就容易越来越大,这样过日子也不舒心,老人经常生气对健康更不好,如果矛盾进一步激化,可能还会发生冲突导致意外。
老人们在哪养老最合适?
1、在家养老或社区养老
对于身体健康可以自理的老人来说,在家养老当然是最舒适的,能够继续把控自己的生活,对老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那如何解决孤独或者突发事故呢?这就要搭配社区养老了。现在有很多城市都在发展社区养老,有很多相关政策,对在家养老的老人都很友好。
2、养老院
过去很多老人对养老院十分排斥,觉得到养老院生活就是被子女“抛弃”。但时代在变化,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部分失能或者全部失能的老人,对家庭造成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经济条件中等的家庭来说,如果子女忙着工作,老人决定减轻家里的负担,养老院是很好的选择。
育儿,有我为您保驾护航。关注我,做更好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