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很困,只因为你被生活所困。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穷,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刺痛,虽然不合逻辑,虽然不公平,但很抱歉,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贫穷是一种罪恶,这种罪恶它不仅仅会导致物质上的匮乏,它同时会让降低你的认知维度,限制你的想象力判断力,它甚至会剥夺人的善良,人们为了有限的资源而互相残杀好狠斗勇,所以善良和单纯那是富人的专属。
这看起来好像就成了一个悖论,却揭示了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你越是有钱你就越能够变得善良优雅心平气和,因此你能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而当你处在贫穷当中的时候,为了生计不得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尖酸刻薄,永远被限制在底下层!
倘若贫穷是一种罪恶,我想是因为贫穷衍生出愚昧,愚昧又再次衍生出贫穷。
谁是最贫穷的人,愚昧的人;谁是最愚昧的人,贫穷的人。
经济学里有一个著名的贫困循环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贫穷是因为他贫穷。贫穷更易导致下一代的贫穷,这是一个循环,虽然不是绝对的,每一个芸芸众生都有变数,但是他适合绝大多数人——贫穷的人更难成功,并且贫穷是会继承的。
人们才会发出那样的感慨:因为没钱,所以我才会抑郁!因为没钱,所以我才这么不善良!这不是借口,这是事实。
这也契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底层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精神建筑,上层的精神建筑反过来又指导下层的物质建设,这两者之间看似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实际上却有着沟通的桥梁,那就是认知。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认知的变现,超出你认知以外的财富你都会凭你的实力给亏掉,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比如拆迁户或者中了彩票后,一夜暴富之后再次一贫如洗!
这种内心的匮乏比物质的贫穷最为深刻,即便他看起来是个富人,本质上还是个穷人,他们把钱看做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并被金钱所奴役,而没办法享受物质富足带来心之自由和平和。
如果一个认知得到提升的人,他即便现在看起来是个穷人,但是他拥有富人的思维模式,能够克己自律,为长远的未来进行规划和打算,那么财富也不过是完形生命以后的额外馈赠。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贫穷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匮乏,这种匮乏感会给你的认知造成障碍判断力下降,导致你的物质贫穷,同时反过来在你头脑层面制造更多的匮乏感,我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是头脑的匮乏感会导致认知和判断力的下降,无论这种匮乏是金钱上的还是时间上的,人的思维方式会受其影响,导致失去决策能力的“穷人思维”
穷人为什么穷,我认为有两个点:一是懒,二是命。下面就展开说一下,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哪儿说,哪儿了,希望对有缘人能有所启发。
世界上很多生意还是基于信息差,虽然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差远比想象的大。但是比信息差更不平均的是认知差,信息差是几十倍的,认知差是指数级的差别。
最基本的一点是获取信息的主动性。
互联网90%以上的内容都是公开透明的,只要你稍微主动搜索一下就能了解,但事实上,这样做的人并不多。
今日头条和抖音的风靡,证明了绝大多数人其实都甘愿张开嘴,等着被“投喂”信息。
除了从被动变主动,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对于信息不对称,认知的提升远非一日之功。只说两个最重要的点。
最基本的一点,是区分事实、情绪和观点。
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各种内容满天飞。在流量至上的大环境下,为了博关注,自媒体的标题和内容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或观点。
但在这些情绪和观点背后,你能辨别出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吗?
能学会搞清楚事实,并基于事实去思考,而不是被别人的情绪和观点带着跑,就已经能够超越无数人了。
第二点是思考,学会用最基本的逻辑去分析问题。
无论是拼多多,快手从下沉市场起步,这些看似出人意料的生意,仔细一想,其实都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这些人能赚到认知不对称的钱?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在立足于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保持独立思考,从而发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伟大的组织,开天辟地的时候有三座大山,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们平头老百姓的贫穷也是有三座大山的。
一是认知局限,二是性格局限,三是外在资源。
有意思的是,这三座大山是相互作用的。
比如一开始你没资源,这就造成你眼界局限;
而眼界局限往往导致很多事情看不透,形成狭隘刻板的认知,塑造出一些负面的性格;
这是从外到内的影响。
反过来,性格改变不过来,眼界的不足,又会导致,无法获得更多外界资源的机会。
这三座大山相互锁死,让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没办法轻易挣脱,让人压抑。
富人思维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永远相信,富人和穷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相反的。
富人思维跟普通人思维的区别只有两个字:花钱。
富人都见过钱,容易破除对钱的崇拜。
富人思维只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
而穷人正好相反。
从风水上讲,钱是水,水是流动的,流水生财。
但是我们从小被各种教育要勤俭要节约,其中的思想是什么呢?
钱难挣,所以要省着花,说到底还是因为崇拜钱,但是又缺钱,只能省着花。
讲得很对,是不是?因为这是80%人的想法。
但是也有人告诉我们,钱并不重要,花钱才重要,用钱生钱才重要。
不流动的钱就是一潭死水,用一点少一点。
只有让死水变成活水,让财来生财。
怎么做呢?
花钱办事,把事办成,事成=生财
做事有4种结果:
1.事办了,钱没花;
2.事办了,钱花了;
3.事没办,钱没花;
4.事没办,钱花了。
第一种,最理想,也最难,就是无本生财,需要完美技术。
第二种,最常见,最保险,花钱才能赚钱,比如出卖自己体力生财。
第三种,典型的穷人思维,铁公鸡。
第四种,最少见,最倒霉。需要开阔自己的眼光,再参考第二种。
很多人其实是为了追求第1种,避免出现第4种情况,最终不知不觉选了第3种,这是80%人的做法。
富人思维直接进入第2种选择,这是一种魄力。
这里的富人已经不单单简单的财富拥有者,更是拥有富人思维的人,他们拥有的或是财富,或是人脉,而这样的人永远都能生财。
富人和穷人最重要的差别是:富人是后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诸如大房子、豪车等奢侈品,他们看上去很富有。
长远来看,最重要的不是你现今挣了多少钱,而是看你能留下多少,以及留了多久。
而我们穷人是这么玩儿的:
第一方面:花钱大手大脚
第二方面:随随便便就借钱给别人
第三方面:请客大方
第四方面:爱占小便宜吃大亏
很多人以为理财是跟钱打交道,但其实理财是跟时间打交道,让资源在时间的轨迹上流动。富人思维是虽然活在当下,但却在筹谋未来;而穷人思维永远被当下的困境束缚。
因为有更大的时间观,富人思维不会把一时的吃亏当作吃亏,而是看重更加长远的信誉和利益;富人思维更能忍受当下的困顿,在日复一日的疲惫中仍然抽时间投资自己;富人思维会在中年年富力强的时期为老年生活做计划,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为经济萧条时期做计划。
观察了很多穷人的生活,发现他们并不是笨或者不努力,相反,穷人可能更努力。
但问题在于,穷人的努力是没有规划的,是盲目的,是东一耙子西一耙子。
说白了,就是缺乏富人思维中通盘规划时间的能力。
穷人不喜欢自我学习,他们只想伸手要现成的答案;
穷人没有鉴别的能力,想要别人现成的答案,又不了解真正牛逼的人是不可能给别人嘴里喂饭的,真的来投食喂饭的人,要么是信息源不可靠,要么是别有所图;
穷人最爱骂骂咧咧,因为他们想要现成的答案,又没有甄别的能力,结果就常常被人骗。被骗久了,就骂社会骂别人,所有的责任都跟自己无关,自己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穷人不太会让渡利益实现共赢,他们只盯着眼下那几块、几毛钱,骨子里仍然是不能让别人占我便宜的心态。
其实以上这一切,都是穷人思维中没有大时间观的体现:
要好处就必须当下就得到;但凡需要延迟得到的利益就根本无法坚持。
所有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学习,没有哪一个是当下就能得到好处的,好处都可能要很长时间之后才显现,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放弃,在抱怨与后悔中蹉跎终老。
当一个人开始愿意延迟得到利益,开始愿意克服当下的困顿为未来做筹谋,那这个时候,他才真正开始拥有了富人思维。
富人之所以为富人,是因为他们持有所谓的富人思维,从不把眼光放在某个单一的点上;而穷人之所以为穷人,是因为他们持有所谓的穷人思维,生活只靠工资活。如果穷人想要跳出穷人永远穷这个框,就要改变思维!
为什么说穷人永远穷?
辛辛苦苦一辈子,拿着3000多的工资,不敢吃也不敢喝,战战兢兢存进银行,就怕哪天没有吃饭的钱。
可是通货膨胀又让穷人的钱慢慢贬值,10块钱变5块钱,5块钱变3块钱,钱被烧掉了,穷人自然越来越穷!
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就是因为他们做事和赚钱的方法都是立体的。看过以前内容的小伙伴你应该记得,我说过点线面体,反过来都是碾压。属于降维打击,穷人是玩点儿的,有钱人是玩立体的,踩死你,与你无关。割你的韭菜已经是你的福气了。马老师不是说了吗?996是你的福气,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说穷人只靠工资生活赚钱的思维和因为没钱失去很多发财的机会是单一的、平面的;那么富人不仅用时间赚钱,还用钱来赚钱,最终是用智慧来赚钱!
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穷人更倾向于当下利益的权衡,而富人更倾向于长远利益的考虑。
一句话来说,富人赚钱的来源不是工资,而是他们的眼光,他们懂得合理管理财富,知道如何科学投资,不靠那点有数的死工资过活,当然很有钱!
也就是说,只要穷人懂得投资,拥有如何投资的长远眼光,自然就会有钱,也会因为有钱抓住更多赚钱的机会,这就是富人愈富的道理!
如果一直是单一思维,只靠工资生活,只有唯一的收入来源,这能有安全感吗?万一失业了、生病了、要买房、孩子结婚......单一思维的结果就是拼死拼活成为房奴、车奴、付不起医药费,就算有发财的机会也很排斥,也抓不住,所以导致穷人愈穷!
要想清楚赚钱的路,再坚决执行,任何人都有成为富人的可能。而最难是想清楚路在哪?这其实是一套赚钱的逻辑。
“万事不求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思维方式对不对呢?
我觉得这个思维方式是有所欠缺的。
首先“万事不求人”有可能产生社交危机。毕竟我不求你,推己度人的话也就希望你不要来求我。
“求”是价值互换的过程,如果不懂价值互换,未来又怎么会懂得匹配资源呢?
“自己的事自己做"最大问题在于缺少借力,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讲的是借力。
不懂借力,是没办法扩大财富的。借力借的是杠杆,在找到财富之路后,只有加杠杆才能走到终点。
穷人思维的金钱观念普遍停留在,打工赚钱阶段。日常消费上,停留在各种生活费用,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老人养老,一个月下来,手里的钱所剩无几。即使好像省吃俭用,却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你该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思维观念出了问题,寻找可以改变的方法。
致富的第一步,一定是让余钱出现。
从自己到全家的吃穿用度进行盘点,查看是不是有不必要的花费。最好习惯记账,把每月的开支记成账单,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去掉那些不必要的花费,时间久了,就能有一笔余钱存下。如果没有余钱,就要看自身能力与身边的资源,看是否能匹配得上,把资源变成钱。
余钱是变富的种子,只有余钱出现,后面才能说到,合理的财富计划,让钱为我们打工等等。所以就像种地一样,余钱是种,有了种子才有收获的可能。
理性地看,虽然人的本质是动物,但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思想更高级,这种高级更复杂,更有叠加性,亦有博弈有克制,而非单纯用本能做事、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级的快乐。具有穷人思维的人更倾向于被情绪所奴役,屈从于内心最原始最本能的想法与感受,生活中比比皆是。
根源就在于只求生存,不问需求。茫盲忙,缺乏元认知和第一性原理。
当你在家无所事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无聊、时光漫长,它就像无数的点移动到不同方向,没有合力,没有成果,反而产生严重的内耗;
当你制定计划把时间分成豆腐块,每一件事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时候,你会觉得充实且时光飞逝,无数的点移动到了一个方向,看得到成果又有成就感。
循序渐进。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减的过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
每天都在忙碌——一种无序的忙碌,就像松鼠:醒着的95%时间都在寻找松塔等食物。
这种忙碌廉价而低级,而若你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将会使自己越来越廉价进而造成越来越多急迫的忙碌而这种紧迫会让你越来越短视这种短视又会使你越来越贫穷越来越廉价
你陷入死循环怪圈无法自拔。
加大投入,敢花钱并不是穷大方,有钱花在刀刃上。
比如你想买车,如果你月薪五千,自己还不够花,新车到手贬值几成,更多是为了所谓面子和“省时间”,但你的时间并不值钱,那对于你,买车大概率就是个费用化的事情;
但比如你月薪十万,买个捷达,每天因此节省两小时,这两小时的时间价值所能获得的产出远大于车所有成本平摊到每天的金额,这就是资本化的事情,OMG买它!
又或者你是生意人,车是你做生意的刚需排面和遮羞布,那也是一件资本化的事情。
所以你应该也发现了: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单维的,即使同样的结果和做法,但是不同情况不同人不同时段去做,合理与否都是不一样的。
延迟满足,远离套路puA,随时保持清醒和理智。
现在更宣扬欧美文化,自由,但是真正的自由是要以有序为前提的,不然所谓的自由只是无序、熵增而混乱
所以现在大力提倡提前消费其实即是即时满足的一个表现面,但是这会使你的抗风险能力变低,你的选择权会变少,变得越来越身不由己,甚至深陷泥淖。
一个人跟你宣扬什么,一定要先从他的立场和目的考量,商家需要你消费以赚钱,国家也需要消费促进就业等,但你只有一个自己,就要从自己的角度充分考虑。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词:奶头乐,感兴趣的可自行百度。有奶不是娘,奶头的目的是割肉。
你看得更远,才能比别人走得更远
复利可以想到,你需要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马太效应则会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一步错步步错,一步对步步对。
有时,两个人小时候只是很细微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到最后天壤之别,有人在感叹命运,其实这是一种优势或者劣势的累加,这种累加不是加法,可能是n次方
你干一项工作可能一年才学会,但是后期通过改变工作方法短期提高了一倍效率;学类似的东西
所需时间可能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
想想小孩子用多少次练习才学会了走路,用多久才学会说话,但后期的进步会越来越快
你是过去所有的自己的总和
做1.1的N次幂,而非0.9的N次幂,在很多事上,都是只差了那么一丁丁点儿。
古时国内的思维偏模糊感性,国外的思维偏明确理性,比如中医与西医,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待某一天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类似佛家的“开悟了”,我更倾向于找到具体的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反复循环,过程复盘、总结、纠正、归纳、练习,达到最凝练与最优解,而不是谁说了貌似高深的话就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这东西弄不好就成了玄学,人也成了江湖骗子。
所谓“悟性”不够,就容易“走火入魔”,那是精英与骗子玩的游戏,不具普适性。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种模糊定义是一种故作高深,这容易造成错误归因(归纳与演绎的路径错误)
所以咱们所说的“宿命”是一种错误的归因,即从一个第三层次的点错误归纳到第二层次的点,而这个点又貌似恰好会导致无数对应的第三层次的点。
你的环境、基因、自身努力等等对你的性格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性格和思维会指导你的行动你的行动有因果无数单轨道及多轨道的行动伴随复利和马太效应人生路径乃至结局
而宿命论则是:宿命你的行为和命运。
把自己一生的过程与结果(第三层次)错误归因(归纳)到宿命/天命(第二层次),而宿命/天命(第二层次)好像又能有所指向地解释任何这一生的过程与结果(第三层次)。
最后躺平任嘲,又把这种失败归结为时运不济、生不逢时、造化弄人、怀才不遇、遇人不淑······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就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戾气很重,要么人淡如菊,要么青灯古佛,人间不值得,虽然结果的指向具有一致性。
因此,如果不解决上层次的点,做事更出于本能而非理智、更无序、时间等资源的运用更多产生费用而非资本、即时满足,加上长久的复利与马太效应,你就会陷于这个所谓的命运怪圈,被碾碎于所谓的宿命齿轮之下。
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勤地不懒。只要活着就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我们不是已经升级了吗?美其名曰待富者。虽然日子过得一般般,多少有点美滋滋,甜蜜蜜。
在我们心里,楼上的兄弟比我们这也好不到哪儿去,待穷者货真价实。这才更让我们感觉到踏实。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人生在世,不要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福祸常常都在旦夕之间。我们在等待福,而他们在等待祸。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趁你还不老的时候,保不齐天赐伟大的内卷洗牌正是你我咸鱼翻身的大好时机,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