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各个地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是一方面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另一方面就是与各地的政策也有关联。现在养老金在各个不同地区的差距确实是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商品在各地的价格其实变化都不大,那么对于很多不同地方,日常的生活开支变化也是不大的。
在2018年时有一个各省市养老金平均数统计表,在2020年时也出了一张更新表。总体来说排名变化不大,全国养老金最高的前三名地区,就是西藏、上海和北京,第4名是青海。这可能让很多人始料不及,不过我们想一想也是对的。这前4名的养老金平均数已经超过了4000元,其中第一名西藏都达到了4865元,第四名青海也达到了4080元。
西藏和青海主要处于高海拔的高原地区,生活条件艰苦,国家为了让这两个地方发展,激励人们移居到青藏高原去发展经济。那么在年老退休之后,养老金其实是分为三类内容构成的,除了正常工作给予的基础养老金,其实还有着很多补充养老金,包括针对123类地区的一些生活补助,以及高寒地区的过去工作补助,最终形成了基础养老金+过渡养老金+高寒养老金的三重体系。最终西藏和青海的养老金平均数高一些,主要是这个原因,同他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太大的关联。
上海北京的养老金水平高,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发展好、生活成本也非常高,买房和租房也是需要高投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养老金太少,老人是无法在这些地方养老生活的。目前北京的养老金平均数是低过上海差不多100元,相差不大。
如果去除住房和房租的考虑,其实老年人生活在大城市上海和北京,和生活在小城市的差别不大。日常开支费用基本上都差不多。而且在大城市看病可能更方便,也能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月平均养老金,越低于当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反观这几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东三省地区,他们的平均养老金就是逐渐在落后。而且每年的养老金收支缺口也是在扩大。
所以现在国家才进行全国性的养老金统筹,一方面从整体上解决养老金收支缺口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各省养老金发放苦乐不均的问题。同时我们要牢牢记住,养老金仅仅能保证老人最起码的生活保障,如果想老年生活更宽裕,现在国家逐步推行的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了,才能保证老人老年后的小康水平。
如果老人有了这三重支柱的养老保障,如果自身再加上一些积蓄,那老人在晚年会过得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