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健康养老新模式
2021-02-11 02:41  浏览:643  搜索引擎搜索“养老服务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养老服务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静宁县福利院: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新模式 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柳娜 随着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空巢”、“失能”相伴相生,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危机重重,而家庭规模的缩小更为家庭养老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如今,不论在平凉的城市还是乡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在持续弱化,那么,社会养老又如何作为呢?  伙食监督管理小组制定菜谱、24小时专人管护、遇到突发状况紧急就医、中医药理疗+康复训练……以构建医疗化养老庭院为目标的静宁县福利院,自2018年底建院以来,在满足特困供养、兜底保障对象的基础上,将高龄、病残、空巢、孤寡等老人一体纳入服务范畴,实行智慧、绿色、文化养老,突出“医养结合”特色,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相结合,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康养、紧急救援等贴心服务,形成了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目前,该院特困供养82人,社会抚养30人,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5人。  冬日的阳光透过阔大的玻璃窗洒向福利院的角落,温柔又明亮。老人们起床用罢早餐后,在功能室三三两两地画画、下棋、打乒乓球,一片安静祥和;打扫完老人房间后,护理人员给老人打理头发、修剪指甲,给不能下床的老人擦洗身体,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修剪指甲。  赵引引,福利院护理部主任,这个管理着40多名护理人员的腼腆女子表示,“我们虽然在这里工作很忙很累,但累并快乐着。”  福利院的老人普遍体弱多病,很多需要长期护理,一到季节交替,容易出现突发疾病。有时要抢救病危老人,更是需要连续战斗。  一次,刚入住的杨宝琴老人半夜突发心脏病,正在巡查的护理员发现后,赶紧通知值班医生及家属,医生检查后表示需要立即住院治疗。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一时赶不回来。护理员郭谷兄刚上完夜班,她主动要求自己陪奶奶一起去医院。  尽管刚上完夜班,郭谷兄有些劳累,但她不敢有一丝大意,她跑上跑下忙着挂号缴费。当奶奶情况稳定之后,她守候在老人床前,寸步不离整整一天,不敢合眼休息,不敢打盹,生怕有什么意外状况发生。直到奶奶的病情稳定,她的家属到来,她这才安心回家休息。  “这里就像家一样。”常年卧床的高龄老人刘栓喜对这里感情颇深。刘栓喜的家在静宁县李店镇老山林村下堡社,他是2019年3月入住静宁县福利院的,在颐养园3楼特护室,他得到了精心的护理。从失去了行动能力的那天起,他觉得自己生命无多,但在这里,他觉得活着不再是一件受罪的事了。  为了照顾刘栓喜老人,护理人员给他按摩、捏揉穴位、松弛肌肉。为防止他长期卧床患上褥疮,每隔半个小时,护理人员都要帮他翻一次身。瘫卧在床的刘栓喜,在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身上从没有患过褥疮,没有一处创伤,更没得过一次并发症。给卧床的老人喂饭。  普通人吃饭是最放松的时候,而对护理人员来说是最紧张的时候。吃饭对卧床的刘栓喜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护理人员要将饭打碎,把床摇到60度,再一口一口将饭喂到他嘴里,中途要防止出现呛咳、误吸等紧急情况出现。“这些娃娃护理我可是受罪了,自己的饭都吃不好,饭点上还要管我。”刘栓喜抱歉地说。  68岁的杨新华性格孤僻,怕生。老人第一天来到静宁县福利院时,护理员们早早地就把106房间的床铺好了。但入住的时候,杨新华老人紧张地抓着自己的轮椅不放。护理员和老人拉起了家常,慢慢的老人松了手,护理员小心翼翼地把老人抱在已经铺好的床上休息,第一次躺在陌生的床铺上,老人紧张又无助,双手紧紧抓住护栏。  为消除老人的紧张情绪,护理员为老人端来热腾腾的饭菜。拿着勺子给老人一口口喂饭,很快,一碗饭全都吃完了,老人防备和紧张心理也慢慢消除了。  从不喜和人沟通,一见人走近就会冷不丁打你一拳,到放下心理阴影,能和大家有说有笑,杨新华老人的改变离不开护理员的辛劳。  每天,护理人员还会推着杨新华出门晒太阳、散步,和他聊天。当来探访的亲友看到杨新华老人干净整洁、面色红润、皮肤没有一丝萎缩的情况,都感慨不已。  “经常会有筋疲力尽那一刻,但这就是我的工作啊。”谈起护理工作,这里护理人员这样说。  熬夜,对于赵引引她们来说,是件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她们都是“两班倒”,白班、夜班两组轮换,老人身边24小时不能离人。  “上夜班一开始确实很难熬,慢慢习惯了。我们要定时查房看老人的状况,帮他们翻身预防褥疮,换尿不湿,查看补液输完没有,还要和他们时常交流,避免有什么心理问题……”赵引引说。  在这里,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包括“医”,包括精神的关照,涵盖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各方面。  潘国豆老人入住时,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大小便失禁,连坐起来都困难,并且还有交流障碍。入职不久的护理员牛小静说,她刚接触潘奶奶时,奶奶表现得很冷漠,情绪比较差,也拒绝接受她的护理。牛小静不怕麻烦,为精心护理潘奶奶,她多次和家属沟通,摸清了老人的生活爱好和生活习惯,这样护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在她一次又一次地耐心安抚和护理之后,牛小静和潘奶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现在的潘奶奶可跟刚来时判若两人,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还学着唱歌、学起了烹饪,心情敞亮,眼里有了星星。  康复训练。 当感到居家养老力不从心的时候,静宁一中退休老师王效信,便和老伴搬进了福利院。“儿女工作都忙,一个还在外地,我们又有退休金,一个月一人1500块钱,住这里特别划算,吃得好,住得也好,啥事都不用自己操心,挺知足的,我和老伴还动员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住。”王效信的儿女探望了几次方才放下心来,他们看到老人生活得开心、舒适,还培养了好多爱好;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床前呼叫器与护理站取得联系,觉得十分安心。  王效信的子女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说实话,这里的服务太贴心、太细致了。”他们说。  “做到了许多子女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院里老人异口同声称赞的一句话。和老人们朝夕相处,那种亲缘感自然而然会包裹住护理人员。  对于心肺复苏、口腔护理、预防褥疮等有医疗技术含量的工作内容,院内开展多次专业的培训,大家从门外汉慢慢变成行家里手。院内取得中级养老护理员职称35人,有效满足了福利院老年人护理需求。  “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能力、服务需求和护理等级,我们将其安置在不同的楼层和房间,分级制订护理计划,认真落实每日护理查房制度,严格护理操作流程,实行亲情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开设慈善超市和药房,凭城乡低保证和特困供养证一律八折优惠。”静宁县福利院院长席鹏飞介绍道。  医养结合的办院特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静宁县福利院争取国家投资和省市福利彩票资金资助3000万元,建成办公室、护理部、儿童部、保洁部、后勤部、康复部、文艺部7个部门。引进县内非营利性三级医疗机构红十字和谐医院,建立了医护站,配置了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治疗室、中医理疗室、护士室和慈善药房等“六室一房”,同时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开展疑难病会诊等业务,基本满足了入住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的办院特色中,中医理疗是关键。该院定期开展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体检。采用因人而异、因症而异的个体化治疗法,针对不同的老人不同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重点对脑血栓后遗症、肢体偏瘫等失能老人进行长期性、综合性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练,并为他们开展相应的康复评估。在为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采用针灸、养生足疗等特色的康复疗法,每天晚上对老人进行足部理疗按摩,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促进身体健康,提高防病能力。中药泡脚。  身体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老人们终于有兴趣有机会重拾自己年少时的兴趣爱好了。老人们制作手工,学唱歌,学戏,忙着参加各种活动,其乐融融。  创造美满幸福的老年生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离不开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在静宁县福利院,我们看到了医养结合打造健康养老的新范本。他们为平凉的“医养结合”改革做出有益探索,迈出了积极的步伐。  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需要机构、家庭、社会等有关方面更加重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相信随着这一模式的逐步推广,我们定不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享晚年。

图片来源:王知三

END



发布人:434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