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7%,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不过,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也为医疗、养老产业等“银发经济”带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助力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保险行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实践?
保险与养老加速融合
目前,中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部门主导并负责管理,占主导地位;“第二支柱”是指政府部门倡导并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开展的长期养老金积累,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
近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在“新浪金麒麟保险高峰论坛暨2021慧保天下保险大会”上公开表示,养老金是长期问题,如果要做积累型养老金,就必须看到人口的长期趋势。随着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不断扩大,老龄化比重也将逐渐达到30%,这对养老金的挑战就会很大,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挑战就必须要有金融的介入。
“‘养老金融’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它们包含了养老金的制度安排、养老金资产的管理、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储备以及非制度化的养老财富的消费等,这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养老金融’这个概念。而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中各方面都能够提供服务。”董克用进一步表示。
中国人保集团副总裁谢一群也表示:“保险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的机制,大家也普遍认为潜力空间很大,健康养老保险应当是长寿时代前景最广阔的产业。”
5月15日,为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自2021年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参加试点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